强村富民,人才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以下简称“乡村CEO”)确定为17个新职业之一,旨在推动以市场化思维和现代化模式运营集体资产、优化产业布局、策划品牌营销,为乡村盘活资源要素、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注入新血液、新动能。此前,浙江、广东、重庆、湖南等地率先探索实施乡村CEO引聘计划,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目前乡村CEO发展还存在一些耦合短板,主要表现为乡村CEO职业成长规划模糊、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对接政府和市场不畅、融入乡土社会受阻等。鉴于此,应聚焦人才管育留用,做好乡村CEO引进“后半篇文章”,塑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发展新生态,筑实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生力军”阵地。
引导人才主体练就本领扎根山乡。推动乡村CEO长期扎根、服务基层,需引导其培养爱农精神、练就支农本领。强化政治引领。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乡村CEO群体的组织和思想建设,通过开授“田间党课”、发展“新农人”党员、成立“头雁”临时党支部、准许列席村“两委”会议等方式,使其牢固树立对于知农、爱农、助农、强农的价值认同。健全制度保障。加快出台鼓励、引导乡村CEO发展的政策意见和激励举措,规范相关聘任、培训、考核和监督工作,在身份确认、薪酬福利、职称评定、荣誉表彰等多方面向乡村CEO倾斜,建立长效“安才”机制。夯实能力培养。常态化开展乡村CEO素质教育培训,围绕职业道德、知识技能、战略决策、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五大核心内容,成立“政府+高校+企业+机构”培才联盟,打造“产学研用”协同、线上线下贯通的育才平台,实行导师制、实训制、认证制相结合的全周期“锻才”方式。明确“施才”空间。确立乡村CEO在乡村经营中的主体角色与职权任务,大力支持其积极引进外部人力、物力、财力到村庄,合理配置资源、资产、资金到产业,为其“挑大梁”“负重担”提供开阔空间。
营造适宜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乡村CEO入村后能够大显身手、干有所成,需着力补齐乡村资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营造设施服务不断完善、包容互信氛围浓厚、适宜优质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孵化支持。出台“人村捆绑”“项目随人进”等项目、补贴、税收优惠倾斜政策,推出普惠性专属金融产品与服务,统筹协调乡村既有资源、资金有序注入项目,为乡村CEO干事创业提供大力支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供水、电力、公路、物流、电信保障提质行动,切实提高乡村CEO在村安居乐业的配套服务水平,为其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提供基本保障。增进工作信任。应明确乡村CEO管经营、村“两委”管治理、产权与经营权剥离的职责归属,形成分工清晰、协作高效的办事机制。村“两委”应制定共建共享的利润分红、绩效奖励、入股参股办法,让收益富裕村庄、惠泽村民、成就能者。深化领导干部联系乡村CEO制度,同时利用围炉夜话、结对帮带、特色文化节、嫁娶丧葬等活动,为乡村CEO与村民交流交心创造契机。
促进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以产引才、以才兴产的“梧高凤栖”愿景,需促进乡村产业与乡村CEO的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产才精准匹配。科学编制乡村“产业图谱”和“人才需求清单”,根据集体资产租赁、多功能现代农业、乡村文化旅游、数字电商营销等不同业态发展需求,合理安排乡村CEO服务村庄与岗位,以降低引才试错成本、提升用才效率。构筑产才融合平台。建立村集体资产运营公司与团队,探索整村经营新模式;支持乡村CEO多途径深度参与村集体所有或控股的专业合作社、强村公司、共富工坊、农业产业园等经济组织运营;挂牌成立乡村CEO服务中心和“新农人”培训基地,由乡村CEO定期组织举办产业沙龙、技术培训、经验分享会,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现代市场融洽接轨。构建产才创新共同体。组建由乡村CEO牵头、乡村内外多方参与的创新项目组,实行项目评审、过程监督和利益互享制度,聚智共助产业创新;打造创新共享平台,鼓励乡村CEO整合乡村育苗育种基地、电商直播室、冷链仓库等重资产设施,带动村民低成本便捷创业;联合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设立乡村CEO“创新风险池”,为其创新创业提供风险共担保障。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技术赋能碳密集型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机制研究”(24SGB008)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