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很美 星沙很近
来星沙奔赴你的星辰大海
——长沙县微度假的诗意实践与未来图景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长沙县顶流,不少人称它是“长沙的海”。
印山湖公园今年新开的印小鱼茶咖馆,让茶和咖啡“碰撞”出新的可能。
春日的长沙县,“颜值经济”强势崛起,为城市与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
每次节假日前,长沙县都邀请大v采风,向游客推荐特色景点。
长沙县作为中部工业强县,其独特的工业资源成为了微度假的差异化王牌。
大美星沙。(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提供)
王茜
春日赏花品茗,夏夜露营观星,秋野采果观演,冬日研学听书。在长沙县,微度假早已不是遥远的计划,而是“家门口的日常”。一场无需远行、不耗时光的旅行,正以“短时、近距、强体验”的方式,重新定义着城乡之间的诗意栖居。这里,湘江潮涌,星沙如画,一幅以‘红色热土、田园慢调、工业硬核、节庆烟火’为经纬的微度假全景图正徐徐展开,星城很美,星沙很近,来星沙奔赴你的星辰大海,这里不仅滋养着都市人的心灵,更激荡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两道“融合命题”,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省会长沙的“经济排头兵”与文旅新高地,长沙县勇立潮头,主动顺应文旅消费“新趋势”,精准回应市民游客“新需求”,深入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持续培育多元业态“新动能”,绽放出硬核与温情兼具的独特魅力,成功上榜“2024年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表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长沙县要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两道命题,以“一湖、一街、三区、多点”为支撑,深化“工业+旅游”“演艺+旅游”等业态创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文化软实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立足“红色底蕴、工业根基、生态禀赋”的独特资源,长沙县围绕“全域文旅融合”发展布局,通过工业旅游开放日、乡村微度假、节会赛事等特色项目激活消费市场,2021-2024年,长沙县星沙片区游客量从2101万人次增长至2964万人次,增长超41%,用实打实的热度印证“星城很美,星沙很近,来星沙奔赴星辰大海”的品牌吸引力。
越来越有“料”的星沙,正在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背后正是“微度假”潮流的强劲拉力。
浮生半日闲微度假,何以星沙?
星沙,长沙县县城所在地,其名源自“星宿环绕,沙土聚宝”的古老寓意。如今,这片土地正将历史底蕴与时代脉搏巧妙缝合,为微度假提供了丰沃的土壤。长沙县的微度假版图,绝非景点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度体验场景的有机交织与共振。
红色,是信仰的底色,亦是沉浸的课堂。踏入开慧镇的板仓,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时光仿佛在此凝固。杨开慧纪念馆内,一封封泛黄的家书墨迹犹温,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铁血柔情与坚定信仰。这里早已超越传统革命故地的范畴,化身为一所“行走的课堂”。“信仰・我的板仓行”研学品牌,巧妙地将飘峰山庄的袅袅茶香、骄杨茶园的层层新绿,与厚重的红色历史串联成一条条生动的教育脉络。精心开发的15套定制课程,让青少年在采茶制茶、情景演绎、家书诵读等沉浸式体验中,真切触摸历史的温度。2024年2月,“韶山情・板仓行——我为毛主席送家书”精品线路荣获省级研学旅行“十佳”案例,这正是长沙县“红色+研学”融合模式获得市场与专业双重认可的有力证明。红色旅游在这里不再是走马观花的瞻仰,而是触及灵魂的深度对话与精神洗礼。
田园,是心灵的归处,更是创意的舞台。远离都市喧嚣,田园牧歌式的慢生活成为微度假的核心吸引力。安沙镇推出的“安沙好院”计划,俞家小院所在的鼎功桥村,三栋原本闲置的老宅,在一位上海退休老者手中重焕生机,如今集亲子研学、手作体验、共享菜地、自然餐饮于一体,每月吸引上千游客。果园镇的“也外”亲子运动嘉年华,让孩子们在广阔草地上自由奔跑,感受自然之趣;黄花镇的朴愿农耕园里,城市家庭卷起裤腿,弯腰体验插秧的艰辛与喜悦,深刻理解“粒粒皆辛苦”;春华镇的“稻梦空间”,则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装置点缀万亩稻浪,让农田变身开放美术馆。而福临影珠山、江背印山、金井湘丰、高桥慧润四大民宿集群的崛起,更是将乡村旅居品质提升至新高度。
工业,是硬核的浪漫,也是可触的智造。长沙县作为中部工业强县,其独特的工业资源成为了微度假的差异化王牌。在三一集团18号灯塔工厂,巨大的机械臂精准挥舞,见证着钢板如何经过一道道智能化工序,蜕变为威武的重型卡车,震撼的场面令访客叹为观止。在远大科技园,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全球瞩目的可持续建筑,还能亲手测试新风系统效能,感受科技为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更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县全国首创“工业旅游品牌开放日”制度,将每月第三个星期六固定为公众开放日,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远大科技园、广汽埃安等10余家知名企业的车间、展厅、研发中心有序向公众敞开大门。工业旅游在这里彻底打破了“远观的符号”印象,转化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智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现代工业的好奇心与自豪感。该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已有超过15万人次走进工厂,工业旅游收入年均增幅达25%以上。
节庆,是流动的盛宴,也是流量的引擎。节庆活动如同一个个精心策划的磁场,持续为星沙微度假注入爆发性人气。2024年春季,全县以“春暖花开・乡约星沙”为主题,以遍地的油菜花、桃花、梨花为媒,成功吸引184万游客共赴花海之约,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消费达20.6亿元。“五一”黄金周期间,音乐节、全民露营挑战赛、非遗匠心市集等多场特色活动在全县各地轮番登场,五日内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0.42%,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5.18%。这些节庆演艺活动,不仅瞬间拉升了区域热度,更通过持续的内容创造和社交传播,将“星沙微度假”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
长沙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洁表示,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红色”“绿色”“古色”融合文章,为星沙微度假发展筑牢方向指引,奋力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
风物放眼量微度假的价值图谱
微度假的涟漪效应,早已超越旅游产业本身,深刻影响着长沙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生态和自然环境,绘制出一幅多维度的价值图谱。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其带动效应极其显著。2025年上半年,尽管面临复杂经济环境,长沙县凭借微度假的蓬勃发展,逆势实现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6.8%。更为可贵的是,旅游发展的红利切实惠及广大村民。安沙镇多位村民将闲置老宅通过“共享小院”计划改造后,年均增收达3至5万元;果园镇的多家农家乐在旅游旺季单日营业额实现翻倍增长。开慧镇“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更是直接带动10个村(社区)的农户增收,仅分红就达68万余元,还催生了“初恋米”“蜂蜜摇摇水”等在地化农产品品牌,其中艺术家参与设计包装的“蜂蜜摇摇水”溢价30%,销量超20万瓶,让田园资源真正转化为村民的“致富资源”。旅游的裂变效应清晰可见,直接拉动了本地农特产品销售、传统手工艺复兴、乡村餐饮住宿升级以及文创产品开发,一条以旅游为牵引的绿色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和壮大。
微度假为城乡要素流动搭建了前所未有的桥梁。城市家庭深入稻田,在农耕体验中重新认知中华农业文明的博大精深;而乡村青年则在民宿运营、活动策划、品牌推广的实践中,快速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市场理念。金井镇经营农家乐的王大姐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城里人时髦,见识广。现在他们周末都爱往我们这儿跑,跟我学做传统糍粑,夸我们自家院子收拾得比城里的网红咖啡馆还有味道!”这种双向的奔赴与学习,悄然弥合着城乡之间的认知鸿沟,促进了文化互鉴与情感共鸣,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了人文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微度假则为传统文化的活化提供了绝佳场景。在田汉文化园,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皮影戏,生动演绎国歌创作者田汉的故事,让红色文化与非遗技艺在趣味体验中传承;在专业的湘绣工坊,AI技术辅助设计师创新纹样,让千年“老手艺”惊艳邂逅“新潮流”,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驻足体验。文化不再静默地陈列于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后,而是在每一次亲手制作、每一次互动演绎中变得鲜活可感,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长沙县在发展微度假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生态底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影珠山民宿集群率先推行“零废弃计划”,鼓励游客参与垃圾分类,并用获得的环保积分兑换当地特色的有机农产品,让环保行为变得有价值、有乐趣。在工业旅游线路上,远大科技园的低碳、节能技术成为研学实践的重点内容,让游客在参观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环保教育。这种将生态保护融入旅游体验的模式,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让“两山”理念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深入人心。
未来皆可期从“微光”到“星河”
面对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趋势,长沙县对微度假的未来发展已有清晰擘画,志在将点点“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
长沙县计划推出红色实景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年轻一代在推理互动中感悟革命精神;建设“非遗手作工坊”集群,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驻点教学,让游客亲手创作一件可带回家的文化纪念品,真正实现文化“可感、可演、可带回家”。
优质的体验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贴心服务。全域智慧导览系统将覆盖所有A级景区,游客只需扫码即可享受智能讲解、实时导览、厕所查找、在线预约导游等一站式便捷服务,让微度假更加省心、舒心。
酒香也怕巷子深。长沙县将积极运用新媒体力量,通过制作高质量短视频、邀请文旅KOL、知名文旅博主等实地探访、与知名品牌开展跨界联名等方式,持续提升“来星沙奔赴星辰大海”IP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不断注入新元素,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远方来客。
微度假的终极形态,是成为一种深入肌理的生活方式。长沙县将坚定推动“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康养、教育、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例如,开发更多集农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拓展工业旅游的深度,增加互动实践环节;利用优质生态资源发展康养度假产品。通过全域联动,让微度假从独立的景点体验,升级为渗透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常态化的优质生活方式。
微度假的兴起,并非是逃避现实的短暂出离,而是高度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诗意生活的一种温情回调,对“此心安处”的主动追寻。在长沙县,这半日闲情不再奢侈——它可能凝结在开慧镇的一盏清茶里,闪烁在影珠山的一宿繁星下,回荡在三一车间的一声机器轰鸣中,也洋溢在农家小院学习打糍粑的欢声笑语里。
正如当地一位资深民宿主理人所言:“我们最终卖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房间或一顿饭,我们提供的,是一种让高速运转的时间慢下来的可能,一种与自然、与乡土、与内心真实对话的场景。”而长沙县的探索与实践已然证明,这种看似微小的“可能”,正汇聚成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磅礴动能。
未来已来,星沙的微度假故事,篇章正新,前景广阔。这片热土将继续以创新的姿态、开放的胸怀、细腻的笔触,书写更多关于美好生活与城乡共荣的精彩叙事,让“星城很美,星沙很近,来星沙奔赴星辰大海”的诗意实践,照亮更多人的心灵归途。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