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崛起,开放高地——长沙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29 10:34:1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永涛万丽君

9月26日,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开业,为开放湖南写下又一个鲜活注脚。

长沙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热情相拥,持续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眼下,长沙外贸“朋友圈”扩大至230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近五成;2024年对外实际投资15.2亿美元,连续四年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陆海空并进,长沙与世界更近

秋阳映照,长沙新港码头江面辽阔,船舶穿梭不息。一批批长沙本土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有序驶上“港达6号”滚装船,从这里出发,经长江口换海轮远航,出口至巴西、科威特、阿联酋等国际市场。

今年以来,长沙新港公司与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合作,依托“水水中转”“水陆中转”模式打通长江滚装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数千台新车由此扬帆出海,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按下“快进键”。

顺着新港码头一路往北,“呜呜”的汽笛声悠长嘹亮。长沙国际铁路港内,机车穿梭,工程机械、新材料等湖南制造借助这支“钢铁驼队”加速出海。2024年,中欧班列(长沙)全年累计发运超1000列,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长沙注重“从窄到宽”拓展制度边界,将原先中欧班列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的制度,拓展至货物内河运费,帮助肉类和粮食进口企业降低税负。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业务一站式通关新模式,平均通关时间压缩50%,企业运输成本降低30%。

将目光投向蓝天,不断开通的新航线,联通起更广阔的地域。长沙机场48小时可达世界重要航空枢纽,直航通达15个国际城市。2024年,长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陆上丝路”驰骋不息,“空中丝路”越飞越广,“水上丝路”破浪前行……长沙建成空铁水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重大开放平台活力迸发,成为长沙链接全球、汇聚资源的重要载体。

拥抱世界,天涯比邻。长沙从打造有形的通道,到搭建无形的开放平台,正从“内陆腹地”奋发迈进开放高地。

改革破藩篱,打造一流开放生态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须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增活力。

今年是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湖南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沈裕谋认为,占自贸区三分之二面积的长沙片区,是湖南打造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的主阵地,也是长沙改革创新推动开放发展的生动缩影。

长沙片区外贸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0.6%,对非贸易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完成对非新型易货贸易试点89单共计1.12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一。

改革,要瞄准市场需求。

面对企业产品“出海”程序繁杂、周期较长的问题,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推动企业与马来西亚权威认证机构成立合资公司,出口产品在启航前便已贴好“进口标”,退回风险骤降,“出海”之路更为畅通。

这一成功经验被复制推广至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国家,在全国率先与非洲国家就标准认证、认可与检验达成合作。

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中非经贸总部大厦建成落地,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国际青年创业港等投入运营,对非境外投资备案企业增长近3倍。

改革,也需借势跃升。

地处内陆的长沙加速突围。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管委会主任谭浩然说,长沙片区推动自贸“港区联动”,与海南省东方市打造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在“借道开放”“借船出海”中提升湖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依托湖南工程机械产业优势和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引进项目30个、总投资133亿元。

改革,更要实干解难。

长沙推出“稳外贸十条”,各级商务部门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对127家重点外贸企业实现服务全覆盖,为近40家企业纾困解难。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激发企业出海新动能。

2025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国际营收36.9亿美元,占总营收60.26%,海外市场成为业绩“压舱石”;中联重科海外收入138.15亿元,同比增长14.66%;铁建重工海外业务收入15.61亿元,同比大增181.43%。

强大“引力场”,呼唤全球“追梦人”

如今,长沙街头的外国面孔越来越常见。

2025年上半年,长沙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超53万人次,同比增长9.8%,其中外籍人员占比达40%。

强大“引力场”之所以形成,开放便利的政策是首因。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不断优化,长沙的山水风光、湘情湘韵,成为吸引全球游客的亮丽名片。他们漫步橘子洲头,沉醉湘江夜色,体验火辣湘菜,聆听千年学府琅琅书声……多种语言交汇成曲,汇成开放包容的生动乐章。

长沙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深化“证照分离”“一照通”等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推出商业秘密保护新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等知识产权举措,强力推进“M0产业用地新模式”“批供同步化”等改革,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暖心服务让外资纷纷拥抱长沙。长沙第二座永旺梦乐城即将开门迎客,带来全新“一站式”消费选择;总投资34亿元的玉湖冷链(长沙)交易中心项目全面封顶……

长沙市商务局局长吴照舒介绍,2025年1至7月,长沙为68家外资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81个,长沙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6.3%;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140家,同比增长6.06%。

人文交流连接起更深厚的纽带。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里,“长沙号”友好列车续写着百年友好新篇;定期举办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在促进合作的同时也贴近了人心;长沙交响乐团赴保加利亚与奥地利,以艺术为媒,架设心灵相通之桥。

长沙磁场引力,远不止于此。长沙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向全球“追梦人”敞开热情的怀抱。全球创新资源持续集聚,外贸新动能加速释放,长沙开放之路愈发开阔。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