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经开区。
云港生物生产车间内,工人缜密记录各项数据。
重庆药友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作业。
入驻中试平台的苷禾生物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安装调试设备。
洞庭药业生产线上,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
常德经开区工业园一角。本版图片均由罗勇摄
鲁融冰 罗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强音,激荡着洞庭湖滨,照亮“洞庭明珠”常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当前,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作为全球产业技术变革和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重塑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竞争的格局。
在这股奔涌的时代浪潮中,常德经开区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乘势而上,全力开辟合成生物制造新赛道,绘就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擘画蓝图抢占行业先机
21世纪初,合成生物学作为新兴前沿交叉学科诞生,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成为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
国内,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蓬勃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发力,新技术、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2023年12月,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常德调研指示:“下决心把合成生物制造这个产业谋划好、推进好,帮助常德人民在烟草产业以外再找到一个能够端在手上的饭碗。”
使命在肩,奋勇争先。
常德市迅速行动,结合自身定位、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资源环境,在全省率先制定发布《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中心三基地”产业空间布局。
今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支持常德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先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产业发展主阵地和对外开放主窗口,常德经开区深知,唯有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方能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
多年来,常德经开区通过持续深耕,已形成以轻工纺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生物医药为特色的“两主一特”产业格局。园区有生物医药企业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生物医药总产值超50亿元。这一产业结构与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应用领域高度契合,宛如“天作之合”,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大配套能力。
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上,常德经开区大手笔擘画壮丽蓝图。规划占地5000亩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按“东南两翼、协同发展”空间布局建设——南部生物合成功能区占地约3000亩,已完成七通一平和征地报批。东部化工合成辅助区占地约2000亩,目前500亩已完成征地拆迁和报批。产业园又按启动区、拓展区、展望区进行科学规划,分阶段稳步推进。其中,占地1064亩的启动区,力争在3年产业培育期内完成建设,犹如星星之火,必将以燎原之势带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有了清晰的合成生物产业建设规划,常德经开区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依托优势产业基础,聚焦生物医药、食品及营养健康、日化美妆等重点领域,着力引培“三新食品”、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功能性原料等细分赛道的企业与项目;依托区内省级绿色化工园区,布局引进高性能生物基新材料的企业与项目。
精准施策完善资源配置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根据《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常德经开区被赋予“打造全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使命。朝着这一目标,常德经开区成立合成生物学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出台配套实施细则。从政策扶持到要素保障,从平台建设到金融支撑,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常德经开区立足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特殊需求,构建极具竞争力的要素保障体系:蒸汽价格低于省内平均水平25%;工业水价可低于市政自来水价格40%;压缩空气成本低于省内平均水平17%;高可靠性供电及光储节能工程,助力企业用电成本降低15%。园区内,标准化厂房一应俱全,企业只需安装产线设备,便可迅速投入生产,大大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
在金融赋能方面,园区构建“专班统筹、部门联动、多方协同”的高效金融服务体系。与清科资本、达晨财智、东方富海等知名机构深度合作,设立多支专业化产业基金,目前已锁定多个优质落地项目,为企业成长注入资本活水。探索落地订单贷、动产质押、知识产权贷、招商贷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制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
中试平台是合成生物制造跨越“死亡谷”的关键路径。2024年11月,由常德经开区管委会规划建设、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提供技术支撑,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中试转化基地启动设计建设,预计今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
该项目总投资1.69亿元,占地近46亩,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包括中试平台,转化车间、甲类仓库、动力中心,并配套消防水池兼循环水池、甲类母液地埋罐区、甲类新鲜溶剂地埋罐区、污水处理站、公共仓库、综合用房、室外管廊等设施。
中试平台设计有医药类0.5吨级(GMP)、工业类5吨级、10吨级、20吨级四条中试产线,配备国内领先的发酵及附属系统和分离、纯化、精制设备,可同时满足蛋白类、糖元类、多肽类、菌体类、核苷酸、生物基材料、天然活性化合物等当前主流产品的中试需求。
“我们提供工艺开发、试验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持与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常德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具备一定规模的代工生产能力,两个转化车间目前已确定分别由谷物生物发酵制品项目、益生菌制品项目入驻。
为完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在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咨询和人才支撑作用,常德经开区成立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汇聚合成生物及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家等精英人士,对常德经开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进行前瞻性研究,为重大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龙头带领激活发展动能
春华秋实,硕果初盈。厚积薄发,产业渐兴。
经过不懈努力,常德经开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良好开局。
走进常德云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熟练操作仪器,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作为国内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标杆企业,云港生物率先应用合成生物技术,研发生产的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胆红素、胆盐、饲添胆汁酸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药品、微生物检测试剂、动物保健等多个领域,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该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在常德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如今,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合成生物领域,为推动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复星医药集团旗下企业,专注于中枢神经药物、止血药物的研发与生产。其氨甲环酸原料药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60%。公司合成生物法制备庆大霉素B产线已投入使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常德经开区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链成势,离不开优质项目的支撑。常德经开区成立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招商公司,专门负责合成生物制造项目的招商引进工作。招商目标任务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招商引进期,2025年和2026年每年完成5个以上合成生物制造项目引进,力争到2026年底,基本完成产业园启动区的项目布局;第二阶段为企业培育期,力争在2027年至2031年期间,每年培育5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营收过亿元企业。
2024年以来,招商队伍分赴深圳、苏州、青岛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合成生物制造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目前,经开区共引进合成生物制造项目13个。其中,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瑞德林生物(常德)有限公司专注于肽、蛋白、糖、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原料的绿色研发与生产;湖南苷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校院士团队共同成立生物合成研发中心,致力于谷物生物发酵制品的研发与生产;湖南华纳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高端氨基酸系列产品生产线……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常德经开区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坚定不移通过“规划引领、中试支撑、要素保障、政策赋能”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致力打造完整的合成生物制造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创新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为常德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常德经开区正以“鲲鹏水击三千里”的凌云之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坚定信念,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时代潮头奋楫争先、勇毅前行,全力谱写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崭新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