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三阳”开泰启新程——洞阳借市、园之势跃升全国百强、中部三强的路径启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30 10:25:42

以浏阳经开区为核心的金阳新区,是浏阳投资最为集中的地方。图为金阳新区洞阳镇全景。

坐落在洞阳镇的长沙市实验小学北园学校。

宝升塑业车间。

洞阳卫生院看诊。

钰宸新材料车间。

蓝思科技。

洞阳镇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本版图片均由邓霞林摄)

王文秦美花宗泽慧

2025年“赛程”过半时,浏阳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6.84亿元,同比增长7.0%,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前列。

纵观近两年,浏阳市发展根基深厚,稳居中郡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10位、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5位,两类排名在中部县域均保持第2位。

在这幅浏阳市高居全国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壮阔图景中,浏阳经开区作为浏阳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愈发凸显:过去一年,浏阳经开区以规工总产值同比增长9.5%、规工增加值同比增长15.8%、固投同比增长2.4%的实绩,在商务部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实现前进20位的跃升;今年上半年,其增长动能更为强劲,规工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固投同比增长14.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71.1%,多项增速及新增规工企业数均居长沙市国家级园区首位。

在浏阳市级宏观战略与经开区产业动能双重赋能下,镇域经济正以蓬勃奋进之姿加速崛起。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显示,浏阳市共有5个乡镇上榜中国中部地区百强镇,上榜数量位居中部县域首位。其中,作为浏阳经开区核心承载区的洞阳镇,不仅成功闯入“全国百强”,更以中部地区第3名的亮眼位次,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跨越。

时值湖南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第五个年头的关键节点,洞阳镇以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为这一宏伟蓝图写下了生动的基层注解。

一个内陆涉园乡镇,何以迅速崛起?

答案写在洞阳镇背靠浏阳经开区的区位优势中,写在政府服务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写在常年10多万流动人口与4.8万当地百姓共同营造的烟火气中。

1产业赋能从“背靠大树”到“共建生态”

洞阳镇的崛起,源自主动深度融入浏阳经开区的发展生态。

浏阳经开区是一个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汇聚了400余家“四上”企业、8家上市企业,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及多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以休闲食品为特色的“三主一特”产业格局,不仅是长沙市显示功能器件、生物医药(含基因技术)等产业链的牵头园区,更是浏阳乃至长沙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洞阳并未止步于“被动乘凉”。从1997年浏阳市以洞阳镇为主战场建设浏阳工业园(经开区前身)开始,洞阳便主动锚定园区发展方向,深度嵌入其建设脉络。

洞阳作为经开区的核心承载地,园区60%以上土地位于镇域,8家上市企业有7家扎根于此。得益于园区主导产业的辐射与溢出效应,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洞阳集聚,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为经开区“链主”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链支持和广阔的本地市场需求。同时,洞阳通过引进潜力大、前景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为这片产业沃土注入新鲜血液。

20多年的融合共生,当初背靠“大树”的洞阳,已经与园区一同培育出了一个生机勃勃、良性循环的产业“雨林生态”。

如今,包括蓝思科技、盐津铺子、九典制药等龙头企业在内,全镇“四上”企业已达230家,其中工业企业156家,共同构筑起以电子信息(产业链年产值约260亿元)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年产值约180亿元)为亮点,休闲食品等产业为特色,其他上下游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产业生态体系。

这种“共建生态”模式,不仅为浏阳10条重点产业链中的6条提供了关键支撑,更让洞阳在最新发布的乡镇综合竞争力榜单中跻身全国百强、位列中部第三。

为什么在洞阳能够形成如此强大的产业聚合力?

2营商沃土全方位打造“近悦远来”强磁场

“从拿地到建成投产不到半年,这就是‘浏阳速度’!”新落户的长沙福之格,一期项目今年4月已经开始投产,预计2026年产值将超1亿元。

这并非个例——“选择在洞阳加码扩产,除了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配套完善外,更打动我的是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政府高效、周到的服务。”在洞阳镇政务服务中心,一位企业负责人道出了众多投资者的心声,“从签约到投产,‘一把手挂帅’,工作专班全程跟进,手续‘帮代办’不用我们跑腿,所有问题当天解决不过夜,后续发展遇到融资等问题,政府也主动牵线搭桥,帮忙协调解决。”

从经开区到洞阳镇,践行的这套“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和“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四到”服务理念,已成为吸引企业的金字招牌。

这份服务的诚意换来了企业的深度扎根:明瑞制药3次“加码”投资;2024-2025年,九典制药、永昌车辆零部件、天味食品配料等5家企业追加投资,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占4个。“真心换真心,一家2015年落户的企业还主动当起了‘招商大使’,帮助经开区引进了1个10亿元的投资项目。”洞阳镇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速度与温度并重”的优质服务,正转化为“近悦远来”的强磁场效应。2025年1-9月,浏阳经开区招商落地的项目共64个,合同总投资额约228亿元;其中52个位于洞阳镇,合同总投资额约140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绝非政府“独角戏”,还需要居民、社区和社会各界共同织就“服务网”。

土地征拆“加速度”。“以前是‘要我拆’,现在是‘我要拆’。”南园村村民向笔者说道,“企业来了,家门口能就业;地方发展好了,大家都能受益。”2天完成17个组200多亩征地、1天完成18栋房屋拆除的征拆“超速度”背后,有赖于工作组的主动与耐心,更在于洞阳群众的观念变化。

人才、住房“有保障”。洞阳镇通过就近建设企业职工社区、提供人才保障性住房,实现“住有所居”;同时积极协助企业招聘,并与人社部门联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人才“技能有提升、发展有路径”。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洞阳创新推出“智慧洞阳”管理平台,整合园区房源、招聘等信息,为企业、员工和社区搭建起一站式的信息对接通道,实现资源快速匹配、服务精准直达。

职工子女“有人管”。为切实解决企业职工“送托难”,鑫园社区专门开设免费暑期托管班,课程涵盖作业辅导以及舞蹈、书法等特色课程,时间完全配合企业上班节奏,让双职工家庭也能有充足时间接送孩子。

“今年暑期班已有200多名职工子女在这里接受托管服务,后续我们还将推出加班托管、0-3岁育儿培训等服务。”鑫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柳凤姣向笔者介绍,“园区有400多家企业,许多员工是外来务工人员。为了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社区正申报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项目,打造集养老、托幼、助餐、文体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民空间,并推出青年夜校,提供插花、茶艺、叉车操作等实用课程,既满足职工技能提升需求,也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洞阳镇这种“产业吸引人、服务留住人”的理念,引得大量企业与人才集聚。目前,全镇辖区内总人口15.8万,流动人口就高达10余万,是本地户籍人口的2倍有余。

然而,这么庞大的体量,也对洞阳镇的城市承载力提出了新考题:如何让人们“留得住、生活好”?

3产城共生满城“烟火”点燃“洞阳活力”

夜幕降临,洞阳镇粤港城网红夜市逐渐热闹起来。空气中飘散着烧烤、臭豆腐等各色小吃的香气,冰爽的饮品摊前排起长队,溜冰场内光影交织……这个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夜市,每晚都吸引着周边居民、职工前来打卡,周末及节假日的日均客流量,更突破万人次,成为洞阳夜间文化的“新地标”。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洞阳夜间消费规模同比激增25%,充分彰显了“夜经济”的蓬勃活力。

“以前总担心发展产业会变成‘空城’,没想到洞阳把‘烟火气’留住了。”长期关注镇域发展的学者感慨。事实上,洞阳镇从融入园区发展之初,就摒弃了“重产业、轻城市”的路径,在浏阳市与经开区的规划下,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同共进”。2020年,浏阳实施“园镇融合”战略后,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金阳新区”加速成型。

在洞阳,大城市的便捷生活触手可及:早上9时,职工可以用手机下单瑞幸咖啡,20分钟后就能享用;中午想吃家乡菜,外卖半小时就能送到工位;下班约朋友聚餐,滴滴打车5分钟就能抵达商场。

这些场景背后,是洞阳对“产城人”融合的持续推进。

教育提质“补短板”。浏阳市委力推教育资源优化,引入优质教育品牌,成功促成15个跨区域合作办学项目落地。其中有3个位于洞阳: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与洞阳中学、长沙市实验小学与矮桥小学两大合作办学项目,以及已建成投用的长郡浏阳实验学校;这3所学校恰好与洞阳新建的工业园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一同构成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教育体系,有效解决园区职工子女入学及教育连贯性问题;此外,长沙健康学院的建成,更精准地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输送专技人才,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医疗养老“双保障”。在经开区金阳医院基础上,洞阳新建并启用了洞阳新卫生院,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占地18.3亩的洞阳敬老院也已通过验收,将作为区域性中心养老机构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普惠养老服务体系。

生态休闲“添绿意”。洞阳提质改造九溪河生态公园,建设亲水平台、健康游步道和高标准骑行道,与洞阳山、洞灵山等生态公园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画卷。

商业配套“提能级”。镇内坐拥嘉利、粤港城、紫星广场3个商业综合体,汇集大型商超、影院、健身场馆、连锁餐饮住宿品牌,居民购物、娱乐无需出镇,“10分钟便民生活圈”已然成型。

社会服务“暖人心”。洞阳创新构建“两办三所一庭一室”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去年一年调解纠纷186起,满意度达90%以上;通过“平安巡护队”的常态化巡防与全省首个“智慧林火监测平台”的科技赋能,实现了社会、生态的双重守护。

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让“外面的人愿意进来,本地人留得下来”。

“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在镇上的药企上班,月薪几千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南园村张嫂的经历是洞阳“家门口”就业创业的缩影——目前南园村60%以上村民实现本地就业,一半以上村民在“金阳新区”置业;还有更多湘商行走在“返乡创业”的路上。

从空中俯瞰,洞阳山温柔地怀抱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经开区的现代化厂房与洞阳镇的居民小区错落排布、浑然一体;风过处,万亩稻浪与孩童的嬉笑交织成诗;当夜幕降临,次第亮起的灯火与逐渐鼎沸的人声,又为这幅画卷添上最浓郁的人间烟火——这幅“稻浪映新城,烟火满人间”的图景,正是“产城共生”最生动的注解。

洞阳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而是一座既涌动着现代化产业的蓬勃动能,又蕴藏着风吹麦浪的田园牧歌,更兼具生活便捷、功能复合的活力新城。

4“洞”见未来聚势谋远创新局

站在“全国百强镇”的新起点,洞阳镇党委书记刘正德表示:“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招商质效提升年、园区发展提质年’建设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吸引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实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产业升级持续发力。在全国经济适应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洞阳将继续深度融入经开区发展,瞄准人工智能、前沿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方向,打造新的增长极,助力园区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区域协同迈向纵深。洞阳将紧跟“金阳新区”战略部署,深化“园镇融合”,加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发挥长浏联动“关键纽带”作用,助力经开区打造长沙“东翼”增长极,为浏阳市冲击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五强贡献“洞阳力量”。

从“背靠大树”到“共建生态”,从“产业集聚”到“产城共生”,洞阳镇的崛起并非偶然:它以区域战略为引领,找准“园区核心承载区”的定位实现借势突破;以产业链为核心,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雨林生态”;以营商环境为支撑,用“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近悦远来”强磁场;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用“烟火气”激活城市持久活力。

洞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部特色的镇域发展路径,为中西部乡镇破解“产业弱、人气淡、能级低”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