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舜风化雨 民生为大——宁远县办好民生实事绘就幸福画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09 10:17:18

宁远县莲花山体育公园。

宁远县泠江河马草坪段排涝通道。(本文图片均由宁远县委宣传部提供)

李重臣周佳

今年5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单发布。湖南宁远,这座浸润着舜帝德孝文化的古城,成功捧回“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同步传来的喜讯还有,仁和镇仁和兴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宁远县第一中学跻身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周燕家庭当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

与国家级奖项满载而归相比,宁远另一个数据同样值得关注——在上级单位开展的民调显示,老百姓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满意度达到100%。

文明硕果何来?人民满意何来?

宁远县委书记胡勇刚认为:“推动宁远高质量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两个字——‘人民’”。

近年来,宁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实事”当作“头等大事”,谋划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医疗水平提升、背街小巷提质改造三个“三年行动”,以巡促改,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赢得了各方的认可、人民的满意。

如今,一项项民生新政乘风而至、一件件民生实事正落地生根,教育的甘露滋养着幼苗,医疗的暖阳守护着安康,城乡的面貌在夏日里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幅幅“民生愿景”正变成宁远大地的“幸福实景”。

教育提质:让每个孩子享有优质教育

宁远二中食堂,AI摄像头24小时盯梢后厨。家长代表点开手机APP,就能看到自家娃的午饭做成的全过程。全天候“云盯梢”、自动抓拍违规、精准“告状”,宁远“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在城乡学校铺开,全县11.5万学生吃上“安心餐”“幸福餐”。

这是宁远县委、县政府疏通机制“梗阻”,做深做实以案促改促治,推进“校园餐”改革的结果。

“校园餐”牵动千家万户敏感神经,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民生工程。宁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让学校食堂回归公益属性,由私转公、国企运营;建立“源头管控+全程监管”机制,统一招标采购食材,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家长委员会定期检查,重塑“校园餐”生态。

“从一荤一素到两荤一素,现在莲花小学食堂吃得更好、花样更多、消费更透明。”陪餐家长陈女士对“校园餐”变革竖起了大拇指。

从“吃得饱”到“吃得安”“吃得香”,宁远“校园餐”的巨变,是宁远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宁远把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出台《宁远县教育质量提升三年(2024-2026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宁远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教育强县先后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县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针对“城区挤”,学生“头顶黑板背靠墙”的难题,宁远将学位建设作为“一号民生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新增城区学位5万余个,实现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大班额全部“清零”。

针对“农村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难题,宁远积极优化力量配备,推进“名校带弱校、名校托新校”行动,宁远一中与永州一中实现合作共建;推行城乡学校托管试点,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得到切实缩小。

教育要去商业化、行政化,公平公正,才能回归教育初心。为使教育更加公平,宁远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全面规范招生行为,实行高中招生凭成绩、职业学校网上录取、初中学校微机派位、小学阶段从严审核,全程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与此同时,紧紧抓住师资力量均衡分布这个教育公平的核心,采取引、招、培、选等方式配强教师队伍,开展教师交流轮岗,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大力实施“名课、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实现名校长带名师、名师工作室创名校,彻底改变教育的趋利行为、短期行为,坚决执行“去行政化”,让校长和行政人员带头上课、上主课成为常态。

今年高考,宁远再创佳绩,远超预期目标,取得近十余年来最大突破,为宁远教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医疗惠民:让健康守护触手可及

2024年5月,总投资4亿元的县中医医院新院完成整体搬迁;

12月,投资1.9亿元的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开工建设;

去年以来,11个乡镇卫生院相继完成提质改造或整体搬迁;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30分钟医疗圈”;

衡量群众健康水平的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保持“一升两降”……

这是宁远实施医疗水平提质“三年行动”的丰硕成果,更是宁远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宁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医疗为核心,聚焦打造永州南部卫生医疗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倍增、品质提升,降低县域外就医转诊率,让城乡居民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为实现“大病不出县”,宁远着力打造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分别出台重点专科建设配套实施方案,深化与省市知名医院医联体及专科联盟建设,县人民医院将院前急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整合为急危重症一体化,开通“周末直通车”,引入湘南学院骨科、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肛肠科、湘雅附二医院胃肠外科等6名教授周末轮流来院帮扶,县中医医院引进省市知名专家团队7个……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直接享受“省市”级服务。

今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四级手术”同比增长63.39%,出院患者手术、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单项排名居全市前列。

为实现“小病不出乡”,宁远作为全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了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联动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得益于紧密型医共体绩效考核的互相联动和激励机制,医共体彼此之间协作得像“一家人”。医保基金“总额预算、费用包干、结余留用”政策得以全面落实;互相之间对口帮扶,提升整体诊疗能力更是顺理成章,市中心医院组团帮扶医共体牵头医院、县级医院下沉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机制稳步推行,帮扶医务人员分别稳定在20名、40名左右。

为提升“就医获得感”,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费用,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一号管三天”等惠民举措,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深化紧密型智慧医共体建设,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为纽带、上联省市、下联乡村的五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优化再造诊疗就医流程,设置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和转诊服务中心,推行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首诊负责制、转诊连续性服务和弹性排班,全面落实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024年,居民县内门诊自付比例、居民县内住院自付比例分别同比下降14.92%、3.4%。2025年1-6月,全县市域外就诊人次同比下降13.2%,就诊医保基金支付额同比下降16.2%;全县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互认项目数656人次,为患者节约资金21.79万元,医共体内累计上下转诊人数超4000人次。

如今,宁远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一般病在村看”,许多以往需要到市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现在在县内就能完成,群众就医看病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升,百姓的健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城市焕新:让家园更宜居宜业

漫步宁远县城,泠江河畔,风光旖旎、空气清新,你很难想象这里曾深受污染困扰。

2024年,结合排涝通道建设,泠江河马草坪段在疏浚河道后,新建堤防、排水管网和小微湿地等工程,打造出一条长达3000米的文化型旅游休闲风光带及产业带,于今年1月投入使用。这一举措,让烂泥滩变身为群众避暑纳凉、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地,并获评2024年度湖南省“幸福河湖”。

宁远趁热打铁,深化“一水两园”片区开发,印山公园(印山湖)、莲花山体育公园建成开放。“以前想找个公园散步都难,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公园,生活太惬意了。”市民王先生说。

宁远用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大手笔的擘画、大动作的落实,真正做到以民生“升级”助推群众幸福“升级”。

着眼于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宁远出台了城区背街小巷提质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质改造185条背街小巷、8个口袋公园、1个“融城”试点村。

“以前路面都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污水横流,没法走。现在路不仅干净整洁也安全多了。”家住滨江小区的李大爷在小区开了家雄海超市,正对着连接滨江路的小巷,街边的变化他都看在了眼里。

殡葬,牵系千家万户,关乎百姓民生,彰显着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长期以来,部分地区殡葬领域存在人情攀比、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问题,加重群众负担、浪费资源。对此,宁远制定了《宁远县殡葬改革暨散埋乱葬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村(社区)集中安葬点划定和建设,打造惠民、利民的殡葬设施。

2024年11月以来,宁远县殡仪馆取消收费项目12项,压减24%,双墓穴价格从1.92万元下调至0.77万元,单墓穴价格从1.19万元下调至0.45万元,“白事套餐”新增380元/桌、280元/桌两档经济实惠套餐。目前,殡葬服务项目收费价格为永州市最低档次。

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宁远将加快建设永州南部经济发展轴区域中心城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定不移为民办实事,积极回应人民期盼,共享改革成果,不断增强发展信心,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永州实践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