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机关党建>机关文化

杨亲福:奉家山上永远的丰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亲福  时间:2025-04-28 10:25:06

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通讯员摄

简介

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始建于清末民初。旧址为典型湘中地区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1935年10月,红二、六军团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决定突围北上。以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的红二军团3个师9000余人,分兵两路至上、下团村。红军到来之前,时为县议员的大地主奉世清躲了起来。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的首长便住进了奉世清取名的“竹园”,在此处设红二军团司令部。

杨亲福

这是发生在我老家新化县奉家镇的真实故事。奉家镇是红土地,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有湖南省第十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军团长征伤员养护所旧址”。这个“国保”单位和“省保”单位是同一历史事件的两处旧址。这一历史事件,给奉家镇人民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墨溪冈无名红军烈士墓和杨梅界无名红军烈士墓。

在杨梅界,近些年来,有一位头发斑白,两手粗糙的山民,总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爬上那面高高的山坡为无名红军烈士扫墓——除草、挂青、烧香纸。他叫刘铁华,已年过花甲。

这是一座特别的红军烈士墓,四人合葬,坐落在奉家镇百茶园村杨梅界报水井山冈上。长眠的烈士为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贺龙首长亲笔信委托刘氏族老养护的重伤员。1935年冬,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率领队伍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于12月12日进入新化县奉家镇,在上团村、下团村进行休整,准备挥师湘南,西入贵州。13日,两位先锋战士探路经过浪山坪村来到百茶源村,在崇山湾风雨桥上遇见坐在凉板凳上歇息的刘祚杰,驻足向他打听出山的道路,有目的的向他了解山寨里的一些情况。

这天是一场大雪后的灰暗日子,山道上的积雪很厚。刘祚杰还是下了山,去了三十里外的商铺买东西,他转身回来,在桥亭上休息,遇见两位战士。刘祚杰穿着草鞋,两位战士也穿着草鞋,三个人的脚都是红彤彤的,麻木了。

刘祚杰此前没有见过兵,但他觉得两位战士很和善,就放下心来。战士问他山寨里能否收留伤员搞养护,他连想都没有想就说这是行善,要收留的。问有几个伤员,战士说有好几个。他说,一两个就住他家里,有好几个就住祠堂里。两个战士说去看看祠堂,他答应了,三人启程前往祠堂。

过了桥亭,爬坡约两公里,穿过古树群,就见到一座四合院建筑——刘氏宗祠。四合院的牌楼是阁楼,围墙是青砖筑成,主体建筑为木结构,空间不小,能住好几个人。刘祚杰就是族长,但祠堂大门上了锁,钥匙不在他手里,天气寒冷,刘祚杰就把两位战士带进了刘菊人家里。刘菊人热情接待,叫妻子做了中饭。战士说自己带了干粮的,只喝杯茶,但是,盛情难却,两战士还是吃了中饭,但他们把身上的干粮给了主人。

交谈中,战士一个讲述红军的行军故事,一个补充,让刘祚杰、刘菊人,还有刚进来的刘春极、刘文清、刘青峰、刘华先等人,听得如醉如痴。战士谈到被收留伤员的费用,大家望着刘祚杰,等他表态。刘祚杰毫不含糊表示,护理伤员是大家应该尽的义务,治疗费用以及衣、食、住、行都归族里负责!其实,湖南农民运动早在刘祚杰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刘氏宗祠是邹序龙任会长的锡溪农民运动协会报木分会旧址,而报木分会会长刘文淡,不但是刘氏祠堂里的人,而且他家就在前面的刘家院子里。

中饭后,两位战士直接回了上团。刘祚杰召集刘姓人在祠堂里进行了商议,他先向大家通报了他遇见红二军团两位探路战士,战士要求他收留几位不能再行军的伤员,他一口应承下来的事。大家表示服从族长安排。会上,就被子、衣服、钱、粮及护理人员,一一摊派到户。会后,大家动手,进行了大扫除、建好了灶,打好了地铺、搬来了被子。

报木刘氏宗祠坐落在茫茫大山深处,是当地刘氏人政治、文化、生活之所,也是唯一的公共场所。当时,刘氏宗族居住在方圆几公里的山坡上,只有一个群居院落和五栋散居板屋,所有山民都姓刘,但不足一百人口。然而,这里却有一栋像模像样的祠堂。

刘祚杰家的板屋在祠堂后面的最高处,坐落在杨梅界的山坡上,他家距祠堂约两公里。他儿子刘春侣已经三十七岁,成了家,有了孩子。刘春侣特别勤奋,大雪天里,也上山劳动,不是挖冬笋就是捕野兽。晚饭后,刘祚杰向儿子介绍了族人准备收留红军伤员一事,他告诉儿子,红二军团将士明天过村里,他想让儿子带队,送将士们过风车巷。第二天一大早,父子就来到祠堂等候。

不到八点,昨天遇见的那两位战士来到了祠堂,带来了首长的亲笔信和伤员名单。不一会儿,红军大部队来了。战士把刘春侣送到队伍最前面带队。伤员在队伍的最后面,到达时已过十二点,他们共九人,或被扶着或被抬着。

这样,九位伤员住进了报木古祠。其中的三个轻伤员住了一晚就走了,他们说能走,要追上队伍。于是,刘春侣又送他们,把他们直送到队伍驻扎地隆回县的黄金井。山路遥远,刘春侣在回家路上投宿农家,第二天才回到家里。

六个重伤员中的一个,在第三天晚上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夜冷雨,山冈上,屋顶上和山道上都结了冰!怎么办?刘祚杰与刘菊人、刘青峰商量,既要尊重刘家的风俗,不让外姓伤亡者葬在有人居住的山坡上,又要让战士有葬身之地。这样,地点定在杨梅界后山的报水井,没有棺材,用扮禾桶代替,没有棉被,用稻草代替。缺医少药,还有三位重伤战士,病情不见好转,急剧加重。刘祚杰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后事。

不到一个月时间,三个重伤员陆续辞世。他们被稻草包裹着,摆放在同一只扮禾桶里,最后用木皮盖了。

冬去春来,清明节就要到了,刘祚杰计划给烈士墓培土,立块烈士碑。他去翻名单,却落空了!首长的信、红军伤员的名单,还有护理伤员的记录,刘祚杰都收藏在同一只木箱箱底。他打开箱子,翻开上层衣服,见到箱底没有了文件,只有一个老鼠窝!所有文件,被老鼠撕咬得粉碎。

清明节那天,是一场颇具习俗、彰显礼仪的为烈士扫墓活动:宰杀雄鸡,刘祚杰、刘春侣、刘用荣一家三代人跪在坟头。这一年,刘用荣十五岁。刘氏族人,从此年年清明前来扫墓。

2013年3月,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奉家镇人民政府成立了“红二军团伤员报木刘氏宗祠养护所调研组”。

据调查,“红二军团长征伤员养护所旧址”六位重伤员,四位辞世,两位伤好后离开,其中的一位叫邹传虎。通过老党员刘用俊带路,调研组人员采访了邹传虎儿子邹新佳。邹新佳介绍,邹传虎没能赶上长征部队,流落深山成家立业。

邹传虎,祖籍新化县水车镇红光村。邹传虎参加红军后,被安排在贺龙身边管马。1935年12月,他跟随红二军团队伍从溆浦县进入上团,后又从上团过豆腐岩经崇山湾风雨桥进入报木古寨,因伤病无法行走,留在刘氏宗祠疗养。邹传虎和另一名战友病情还没痊愈就离开了刘氏宗祠。他们两人分头逃避,沿途乞讨。邹传虎钻丛林,翻山界,找不到队伍,就隐藏于溆浦县的大竹园山界上,在那里结婚安家。

如今,红二军团长征伤员养护所旧址——报木刘氏宗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湖南省第十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杨梅界的无名红军烈士墓,是奉家镇“省保”的重要内容,也是“国保”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