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重整行装再出发 宁乡园区展新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4-30 10:37:51

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鸟瞰。

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一重起宁乡产业园。

长沙格力产业园。(本版图片均由宁乡经开区提供)

欧阳倩李曼斯

一部园区发展史,就是一个区域的改革史。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国家级产业园区既是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产物,也是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去年下半年以来,根据中央关于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有关政策精神,湖南省委、长沙市委启动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其中明确将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与宁乡高新区管委会两大机构整合,实现“一个机构、一套人马”抓服务、抓发展。

4月30日,新组建的宁乡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崭新亮相,赓续改革精神、秉持改革理念、再踏改革征程!

深挖改革基因

两大国家级园区“比翼双飞”

宁乡产业园区是改革的产物。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7年前。改革春风激起涟漪,宁乡工业经济起步。彼时,煤炭产业“一业独大”,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靠资源吃饭”之路每况愈下。改革、改制浪潮翻涌,宁乡大量国企改制,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民营企业接踵而至,如何提供专人、专项服务?1998年,宁乡在城东一块仅3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建立宁乡经开区的前身——宁乡县民营经济工业园。2002年,更名为湖南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

2006年,抢抓国家重视高新技术企业机遇,成立金州新区(宁乡高新区前身)。2015年获批省级高新区。

从省级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这远非简单的行政层级跃升,而是一场全面检验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攻坚战。其核心难点在于,宁乡两大园区必须通过国家级层面的多维考核体系——既要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增长,更要完成发展质量的系统性提升。

这意味着,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需满足“双对标”要求——纵向对标,需确保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列;横向对标,则要求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国现有国家级开发区的中等以上水平。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期间既要有说服力的经济增速,又要实现GDP能耗下降的绿色发展目标。

宁乡两大园区带着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以永不懈怠的毅力,对“外”争资源、争政策、争人才。他们深知,只有同时突破规模门槛和质量关口,才能真正跻身“国家队”,获得国家层面的资源集聚和政策赋能,进而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对“内”,宁乡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拉通园区发展骨架,出台政策,走出去招大引强……两大产业园区步履稳健。在主导产业上,两大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在产业招商上,两大园区不搞无谓竞争;在资源对接上,两大园区破除壁垒“互做嫁衣”。

2010年11月,宁乡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年12月,宁乡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至此,宁乡两大国家级园区“双星闪耀”格局形成。宁乡成为继江苏昆山、常熟、宜兴之后,全国第4个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县级市。

——一个县级市,干出2个国家级产业园区,这荣誉,全省独此宁乡一份。

坐拥两支“国家队”,宁乡如何舞活产业?宁乡通过重点培育两大园区的优势产业链,使其差异化发展,“比翼双飞”——

以中伟新能源、弗迪电池、邦普循环为龙头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聚了10余家锂电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60余家,产业链完整度全国领先、中部第一;

以三一重起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链,带动聚集16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从整机到配套的主干基础链条;

以长沙格力、长沙海信为龙头的智能家电产业链,集聚24家上下游规上企业,成为全省唯一的家电产业特色园区;

以楚天科技为龙头的生命科学产业,集聚近百家链上企业,形成了医疗器械、美妆、生物医药、医药孵化平台及检测5大细分板块……

截至去年底,宁乡已经形成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机械、智能家电三大产业链,生命科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三链两群”,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宁乡工业逆势上扬,快速腾飞。

聚力改革动能

整合机构融合发展向“新”行

时代再次递出“考题”——产业园区如何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做大做强、降本增效?

宁乡两大园区再次来到改革的“拐点”。

诚然,两大国家级园区错位发展、各司其职取得了发展成效。但这也面临发展带来的难题——

在空间相连、政令同源的县域经济单元内,两大园区各司其职,这就容易造成土地指标碎片化、要素资源配置分散化,既制约规模效应释放,又影响营商环境的优化。

一场要素重组、功能再造、能级跃升的改革,“箭在弦上”!

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在省市的指导下,宁乡按照“有利于加强统筹、有利于做大做强园区、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的指示精神,开启了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新征程:把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两大管委会进行整合,实现增活力、增效益、增动力、提高生产力,达到“1+1>2”的改革效果。

以行政机构整合为抓手,推动两大园区握指成拳、聚力发展,这既是力量分散困局的改革突围,更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

打破行政壁垒,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

以“一个机构、一套人马”为改革突破口,并非简单的“1+1”合并,而是通过组织重构、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实现“人、事、权”的深度融合。整合后的宁乡经开区进一步优化园区内部管理架构,推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提高经济职能部门设置比例,内设机构由13个整合为6个,区属事业单位由5个整合为2个。同时,进一步精简编制和处级、科级职数,把精干干部力量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一线部门倾斜,构建起“一个机构、一套班子”的高效服务体系。

聚焦发展主线,以统筹思维激活“乘数效应”——

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让园区回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责主业”。宁乡经开区既要在产业布局上“一盘棋”统筹,避免同质化内耗,又要在资源要素上“一体化”配置,集中力量培育优势产业。按照“分类施策、宜剥则剥”原则,宁乡有序推动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汇总形成了拟剥离、拟保留“两张清单”,计划将城市管理、征地拆迁等方面职能移交属地,并明确应急管理、信访维稳等事项权责边界,真正做到精简高效、轻装上阵。

重塑服务理念,从“管理思维”转向“用户思维”——

园区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能级的提升。以“一个机构”抓服务,宁乡经开区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企业从签约落户到投产运营到后续服务,只需要对接一个机构、一套标准、一个流程。同时,原宁乡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启动升级,整合两个园区政务服务体系,将14个服务窗口优化整合为4个“综合窗”,涵盖工程建设项目、人才服务、智慧政务等多项业务,办事效率提升20%。

  ……

改革成效初显。从去年底的初步探索到如今,整合之后宁乡经开区规划控制面积59.4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2平方公里,园区的承载空间更大,有利于园区引进重大项目,有利于园区融入湘江新区、金洲新城的发展建设,打造长沙西线工业走廊的“顶梁柱”。

在改革的促推下,园区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今年一季度,园区规工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为长沙市国家级园区第一。

展望改革前景

重整行装吹响“二次创业”冲锋号

机构融合、人员融合、工作融合,宁乡经开区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

然而,改革没有现成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抓改革,就是要敢于开辟新路,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雄心,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担当,如此才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幅改革新蓝图在宁乡经开区徐徐铺开:

——发展同向。宁乡经开区迅速摸清“家底”,共有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1家,高新技术企业4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本土上市企业4家,百亿产值企业5家。宁乡经开区拉开“三主一特一新”产业格局,即以先进储能、装备(工程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智能家电为特色产业,以合成生物制造为新兴产业。

——产业同育。一场产业育新培强攻坚战在宁乡经开区打响。宁乡经开区找准优势产业“强”的方向,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依托中伟新能源、弗迪电池、巴斯夫杉杉、邦普循环等龙头企业,形成从正极前驱体——正极材料——电解液——匣壳——电芯及Pack——隔膜——负极材料——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闭环产业链条;工程机械产业以三一重起、星邦智能、飞翼股份等企业为引领,成为长沙市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重要增长极。宁乡经开区加快传统产业“升”的步伐,充分发挥格力、海信龙头引领作用,推动智能家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助推食品加工产业扩能升级,丰富产品矩阵。宁乡经开区加速新兴产业“聚”的势头,从创新成果转化、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对合成生物、航天航空等领域进行前沿布局。

——招商同进。在招商过程中,宁乡经开区整合资源,建立联合招商团队,共享招商信息,根据不同板块的产业特色和承载能力,精准对接项目。存量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三友招商”……宁乡经开区招商团队南上北下,围绕“三主一特一新”产业,完善产业生态,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和落地成功率。

——服务同频。持续开展干部联企帮扶,设立“金融超市”,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为企业产品打造应用场景。全面提速项目服务,实施全程高速流水办、要素保障联合办、项目建设台账办、争资争项竞赛办,项目审批时效再提速20%。截至目前,园区干部全员联点园区规上、规下制造业企业,已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个,今年将继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让联企干部成为服务企业的“全科医生”,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生态同优。产业发展有“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布局规划、投融资政策、营商环境等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环节如同土壤、阳光、空气和水,构筑起企业和产业链蓬勃生长、发展壮大的生态。宁乡经开区紧紧围绕“三类50强企业、三类要素单位、三类优秀人才”开展服务,大力支持中试平台建设、中试项目孵化和中试相关配套服务供给,设立金融服务超市、产业引导基金、创业孵化基金,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

——干部同心。合心、合力、合情,全区上下一盘棋,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把个人事业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行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板块的园区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的协同性,增强政策效果一致性。宁乡经开区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干部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园区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时代从不会给因循守旧的人带来奇迹,扭转乾坤的新局面、豁然生动的新局面,孕育在锐意改革的勇气之中。

以改革推开机遇大门,把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宁乡经开区将更加奋发有为。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