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乡村振兴

打造乡村振兴“共富样本”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4-30 10:44:37

汨罗多管齐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

打造乡村振兴“共富样本”

无人机在汨罗市罗江镇小田改大田后的耕地上空作业。胡清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姜鸿丽马如兰李妍

【县域名片】

汨罗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东畔,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4亿元,同比增长5.0%。2022年,汨罗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

【担当故事】

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持续增收承载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物质基础。

汨罗市通过“小田改大田”促增产增收、“迎乡友回乡促家门口就业”“客货邮+电商”等一场场生动实践,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让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链式逻辑逐渐清晰。

2024年,汨罗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比1,同比缩小0.03,全市176个村集体收入达6081.8万元。

小田变大田,“粮袋子”鼓起“钱袋子”

4月27日,汨罗市桃林寺镇亦仁村,连片“大田”一眼望不到边。

顺着隆隆马达声望去,村民吴玉军驾驶高速插秧机在田间穿梭,秧苗随传送带精准“落位”水田。嫩绿的秧苗随风摇曳,生机勃勃。

中午,他回到汨罗市亦仁水稻专业合作社,食堂已摆好3桌饭菜。大伙坐的坐、站的站,捧着饭碗吃得香。

吴玉军曾是泥瓦匠,接不到活时闲得慌。如今,他在合作社驾驶农机之余,还承包邻村500多亩田地,平时自己管理,农忙时雇人帮忙,年收入十几万元。

“他可是村里的富裕户!”合作社负责人吴安保一边打趣,一边拉着记者参观食堂:“合作社每天用工30多人,一年工资就要开180万元。像吴玉军这样既领工资又当老板的村民有10多个。‘改田’真的改对了!”

吴安保说的“改田”,是指汨罗以“小田改大田”推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汨罗农田改造面积超30万亩,计划2027年实现全市5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改造“全覆盖”。

全面推广的背后,是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的朴素逻辑。

曾经,汨罗耕地碎片化曾让农民头疼:田块分散、机械难下地、种粮效益低。

全省首个整村推进“小田改大田”的示范村高丰村实践证实,将零碎田整合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化农田,可实现亩均增产150斤、农机作业成本下降40%、土地流转金每亩上涨200元,村集体增收43.47万元。

“小田改大田”提升生产效率,让经营主体找到利润增长点,也为农民拓宽土地流转金、用工工资等收入渠道,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小田改大田”在汨罗迅速铺开,大户种粮面积越来越大,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越来越多。罗江镇建起湘北地区最大的飞防服务保障中心,培养无人机手156人。

货车司机毛明波通过农机培训,成为飞防中心无人机手,每年5个月业务高峰期,月工资达2万元。

老乡回乡建厂,村民端稳家门口“就业碗”

在汨罗,有一种便利叫“家门口就业”,有一种幸福叫顾家、挣钱两不愁。

神鼎山镇“SweetSugar”苏维苏格异宠家居厂区,技术副厂长彭光操作数控机床,一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过万。他说:“在外打工,衣食住行都要钱,在家赚的都是实打实的。从前一个月只有几天假陪孩子,现在每天都能辅导作业,在孩子成长路上不缺席。相比大城市的紧张节奏,在家乡放松多了。”

2024年,神鼎山镇政府将乡友陈云的苏维苏格工厂引回乡,提供闲置厂房,让陈云“不用操心,只管发展”。

如今,苏维苏格发展成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企业,日均发货2500单,40%订单发往海外,年销售额1500万元,带动40余名老乡家门口就业。

在汨罗农村,像陈云一样的乡友、像彭光一样的村民越来越多,15个乡镇(街道)都有家门口就业机会——

白水镇引回乡友马波,投资300万元盘活闲置的闵家小学,创建文熙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家门口就业104人。

罗江镇乡友黄平盘活原镇政府办公楼,成立湖南省天颐健老年养护公司,让40余名有就业意愿、缺就业空间的“低龄”老人年均增收4万余元。

古培镇村民朱明在家门口的坚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经济独立,将孩子从小学送到大学。在该公司古培镇与川山坪镇的厂房,近200名家庭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造人生价值……

汨罗推动“迎乡友回乡促家门口就业”。镇党政负责干部与乡友“结对子”,各村成立“招贤引业”小分队;把民房、村小、村部等农村闲置资产作为乡友回乡创业主阵地,针对流转土地农民、家庭妇女、低龄老人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招引和发展适宜产业。各乡镇新增“家门口就业”企业少则三四家,多则20余家,走出一条以产业带就业、促增收的共同富裕之路,形成“企业扎根、村民乐业”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汨罗市共投产运营“家门口就业”中小微企业168家,带动就业5093人;“家门口就业”筹建企业59家,预计可新增就业2909人。

客货邮铺就致富路,带火“云端小店”

屈子祠镇徽山村乡友荀明退伍后,在福建打拼数年:“背井离乡,还有高额房租的压力和没法照顾孩子的遗憾。”2022年10月,他和妻子回到家乡,通过“小明家山里土猪腊肉”与“山里小明”两个抖音账号,直播销售腊肉。

辛勤耕耘,直播间流量渐涨,发出的腊肉快递越来越多。客货邮数据系统追踪到发货量增长,汨罗交通运输及相关部门合力推动,帮荀明申请项目、建设冷库,还把客货邮站点开到“家门口”。原来,荀明发货要开车运到镇上邮寄,路上就要1个小时。现在,在距家约1公里的路口就可通过客货邮发货,店铺日销售高峰可达18000多元。

汨罗抓住全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市)创建契机,依托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成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成客货邮村级综合服务站点163个,覆盖154个行政村,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

客货邮融合发展不仅破解农村物流配送难题,畅通城乡共富之路,快递数据也为培育特色农产品提供支撑。

走进汨罗市客货邮运营中心,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车辆班次、车辆位置、客运带货统计等实时数据。

研判农产品上行大数据,汨罗编制产业地图,按照空白村、孵化村、成熟村、爆款村培育“一村一品”。该市自主开发客货邮助农电商平台,实现一村一网店,通过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带动长乐甜酒、马复胜糕点、红薯粉、富硒米、鸡蛋、蜂蜜等特产“触网出圈”,累计增加农产品销售产值5000万元,为农民创收近800万元。

群众增收入、企业增效益、乡村增活力,“客货邮融合+电商物流+一村一品”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蹚出一条新路,也成为湖南唯一的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覆盖到村、连接到户,高效率、低成本的客货邮物流体系和一系列助农措施吸引大量乡友返乡小成本创业。

汨罗依托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提供167个就业岗位,帮助近3000名农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市电商从业人数达2100余人。

【专家点评】

因地制宜构建可持续共富生态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黎振强

汨罗市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探索中,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与显著成效,构建可持续共富生态。

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不是单一领域的突破,而是系统性变革。汨罗通过土地整合、产业下沉、物流赋能三管齐下,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拓宽增收渠道,更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

汨罗可持续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智慧农业与电商深度融合,为农民创造更多增值收益。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平台,提升乡村人才竞争力,形成“人才-产业-共富”的良性循环。深化区域合作,打造特色产业链集群,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发展绿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

只要进一步深化政策创新与市场驱动、产业协同,推动共同富裕迈向更高水平,“汨罗样本”或将为其他地区提供更多可复制经验。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