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熠熠璀璨湘乡。
“我爱湘乡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启动。
湘乡市梅桥镇山清水秀。本文图片均由湘乡市委宣传部提供
颜石敦潘小俊卢豪睿
涟水汤汤,润泽着湘乡这方人文厚土;文明熠熠,点亮着这座城市的璀璨未来。
涟水河畔,千年古韵浸润的湘乡正以昂扬之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乡市委书记赵新文表示,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推动经济发展与城市文明同步提升。
从老街小巷的焕新蝶变,到市民素养的稳步提升,志愿服务的温情满溢,湘乡以坚实行动铸就城市荣光,一幅文明与山水共融、和美与烟火同辉的新景徐徐铺展。
2024年全省文明城市测评,湘乡获优秀等次,4年综合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共建文明家园
提质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湘乡市城管局市政设施维护中心办公室锦旗满墙,其中两面是昆仑桥街道湘碱社区党员群众赠送的,感谢送来“光明”——检修线路、安装路灯。
湘碱社区原是湘碱公司生活区,此前,道路破败,“蜘蛛网”管线肆意横飞,给排水设施陈旧,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居民改造意愿迫切。
从“有房住”到“住得好”,湘乡市老旧小区改造以“绣花”功夫,按“先地下、后地面、再空中”的顺序有序推进,分批改造老旧小区331个,惠及居民22997户。
改造后的湘碱社区焕然一新,鸟语花香,路面平坦,车辆停放有序,屋面防漏隔热,管线整齐规范,让“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在于建设,更在于管理,探索建立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物业管理、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
湘乡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大城管”格局,推行“行走城管”主动巡查、“网格城管”精准覆盖、“街(路)长制”压实责任,道路干净整洁,交通标志、标线施划一新,小区“牛皮癣”不见了,农贸市场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的现象消失了……“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湘乡市城管局被评为全国表现突出单位。
实施“联点共建”工程,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听民声解民忧,引导成立业主大会、缴纳维修基金、聘请物业,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让城市更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则让乡村更秀美。目前,湘乡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
初夏时节,骤雨初歇,龙洞镇泉湖村宛如一幅田园画卷,屋舍整齐排列,田野禾苗茁壮成长,河流波光粼粼,池塘蛙声阵阵。
龙洞镇以农村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组织党员群众参与公共区域“五小实事”和农户庭院“五小整理”,实现美丽蝶变。
文明城市建设不但要塑形,而且要铸魂。湘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惠民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市文化馆、图书馆、花鼓戏剧团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
群众“点单”,湘乡市文化馆免费开展文艺培训、展览演出,获评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建设单位、国家一级文化馆。一年一度的迎春文艺晚会、百龙百狮闹元宵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
东山广场、八角亭自助图书馆人气旺盛,“向阳花”家庭教育公益课堂传递知识,书香龙城建设稳步推进,湘乡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跻身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湘乡市花鼓戏剧团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作剧目,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等活动,年均演出200余场,深受群众喜爱。
树立文明新风
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一群好人带动一座城
怎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村民自治是重要一环,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则是自治的重要依据。
湘乡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村(居)民自我管理、教育与服务。
梅桥镇上峰村村规民约涵盖社会治安、村风民俗等多方面。执行监督小组严格检查督导,对表现优秀者表彰奖励,违规者批评教育。村风民风焕然一新,邻里和睦,社会秩序井然。
东郊乡浒洲村村规民约聚焦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该村设立“道德红黑榜”,对好人好事公开表扬,不良行为曝光警示。这种激励与约束并重之法,点燃村民践行文明热情,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为破除陈规陋习,进一步树立文明新风,湘乡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标准流程,引导村民简办红白喜事。经宣传引导与典型示范,村民逐渐认识到简办好处,主动摒弃大操大办陋习。金石镇大湖村老党员罗青林80岁生日不办宴席,将儿女给的6.4万元寿宴钱委托支村“两委”发放给困难家庭,为村民树立榜样。
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殡葬方式,并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提供环保、节地的殡葬服务。
开展“倡树文明新风”专项行动,净化社会风气。湘乡打牌赌博现象锐减,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湘乡乡村风景美若诗画,文明淳朴乡风尽显,金石镇文星村、白田镇东茅村跻身全国文明村。
今年,“我爱湘乡我的家”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火如荼,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带动一座城。湘乡通过积极向上推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活动,树立一大批道德榜样。广泛宣传好人先进事迹,弘扬好人精神,传递道德力量。在好人的引领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湘乡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43人获评“中国好人”“湖南好人”,其中,月山镇白龙村村民廖红是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廖红身残志坚,母亲和大姐患病,父亲离世后家庭断了经济来源,他毅然前往长沙打工,省吃俭用供养母亲和大姐。2022年,廖红返乡创业种植蔬菜,在爱心人士帮助下解决销售难题。他心怀感恩,成立“廖红工作室”,向残障人士传授手工技巧,助其增加收入。廖红还热心公益事业,关爱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传递温暖与爱心,生动诠释“中国好人”道德力量。
退休地质专家谭岳岩、魏振声夫妇,将一家三代积攒的200万元捐赠家乡虞唐镇长青村,用于村里公益事业。他们的善举感动无数人,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创新文明实践
强化阵地、队伍建设,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人人都是创建者
今年“五一”假期,湘乡红色旅游景点热度攀升,东山书院更是成为焦点。
东山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小小讲解员志愿者,用清脆童声讲述毛泽东、陈赓、谭政等革命先辈在东山书院的求学故事,赢得游客广泛赞誉。基地负责人介绍,常邀请老党员、学者及小小讲解员等讲述先辈事迹,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
湘乡创新举措,采用市级领导挂点联系、文明单位联点共建模式,整合现有文化设施与闲置资产,借助财政资金奖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基地),文明实践之花绚丽绽放。
2023年,湘乡被纳入全省“两中心”互融互通试点,“文明实践+融媒体”融合共建、同频共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实现全面提质。
实施“提升工程”,推动3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从“五有”向“五好”转变,白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泉塘村及南正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省级标杆。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
湘乡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广泛招募吸纳人才、专业培训提升能力、激励机制激发活力,打造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的志愿服务队伍。
全市现有已登记志愿队伍462支,注册志愿者达17万余人,涵盖党员干部、学生、企业职工、退休人员等群体,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理念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湘乡市龙城志愿者协会获评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湘乡市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爱心助学等主题活动,打造地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好人精神赋能文明实践”项目获评湖南省文明实践典型案例,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涟水之声”语言艺术沙龙成员有学校教师、专家学者、基层干部,他们深入基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将党的理论政策送到群众身边,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
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湘乡市中队深入开展巡河护河、垃圾清理、环保宣传等活动,守护着涟水河的生态环境。湘乡市选调生青焰志愿服务团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为湘乡的碧水蓝天贡献力量。
千斤重担众人担,人人都是创建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共建文明家园的良好氛围,幸福美丽湘乡大步流星向人们走来!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