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平畴连绿野 碧水绕田园——奋力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屈原样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5-26 10:40:09

屈原管理区乡村优美田园风光。

在屈原管理区东古湖过冬的小天鹅。

5月1日,屈原管理区河泊潭,正在举行水祭屈原仪式。

5月10日,屈原管理区第三届大美江湖自行车赛出发瞬间。

屈原管理区农民正在收获稻田里的龙虾。

沃野平畴,绿意千亩。(本版图片均由周洋摄影提供)

姜鸿丽张璇罗姣

湘汨两水,沃野千里。广袤田园,鱼米满仓。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曾是地处湘北的国营农场,书写了双手双肩开垦良田万亩的辉煌开篇。

这个只有218平方公里土地的屈原管理区,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久久为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连获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13项“国字号”头衔,产生两位“全国十佳农民”,所辖营田镇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之列。

“这里是因农而生、向农而兴的丰收福地!”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向科军表示,该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七个岳阳”建设要求,坚持“1376”总体思路,持续实施“一二三”工程,全力争创岳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和文体旅游“一主一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农文科体旅融合生态发展先行区,奋力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屈原样板”。

“专家产量”变“农民产量”——

打造现代农业的“高产样本”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翻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摆在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首位。“单产提升”成为关键词,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春夏之交,走进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大面积平衡增产万亩示范片,绿意盎然的秧苗生长势头强劲,令人欣喜。微风轻抚,广阔的稻田如翠浪绵绵,弥漫着勃勃生机。

“去年每亩单产提升100多斤,今年我们力争再增加100斤!”面对新挑战,“全国十佳农民”阳岳球信心十足。

农民的底气源于先行先试的成功探索。

2023年,屈原管理区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岳阳分中心”,成为全国最早实施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行动的地区。经测算,当年早、晚稻较上年单产提升1.8%、14.87%。

在河市镇金兴村新品种展示基地,300亩的稻田里移栽近30个水稻品种,让农民“看禾选种”,产量高低现场测算,品种优劣眼见为实。两年多来,屈原管理区累计试验展示新品种195个,因地制宜推广中安2号等水稻新品种,筛选出一批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助力产量与米质“双提升”。

去年7月,屈原管理区遭遇连日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种粮大户湛拥军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栽种500多亩晚稻新品种抗涝,但不少刚刚栽插的秧苗被淹,收成堪忧。

实践出真知。湛拥军选择抗涝的优秀水稻品种,并应用推广合理密植栽培技术,使每亩秧苗比之前稠密三分之一,晚稻虽遭遇天灾,但产量依旧稳中有升。

“专家种出高产田不算数,只有农民种出来才算数。”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认为,把试验放到农民的田里,让“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才能筛选出真正的好种子。

院士专家成了屈原管理区轮班驻点的“常客”。他们到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和种田老把式们面对面宣讲,针对品种示范、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技术要点,实地指导。目前,院士专家已在该区建设大面积平衡增产万亩示范片3个、绿色高产高效千亩示范片3个、高产攻关及示范百亩基地7个。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重点研发项目——主要农作物害虫天敌工厂化生产及释放技术研究与示范,2024年落户屈原管理区,用科技带来生态种植的“最优解”。

在屈原管理区的田间地头,一台台虫情测报仪犹如守卫农田的“哨兵”,定时监测害虫品种、数量,实时传输照片和数据,以便农民精准释放害虫天敌,做好生态防控。

该中心副研究员刘洋表示,相较于传统化学杀虫的单一形式,该项目研究针对害虫不同生育时期及相应特点,以害虫天敌生物优势种群高效繁殖和释放为主体技术,配套深水灭蛹、诱虫灯、性诱剂、稻田生境调控等技术,形成了水稻螟虫三态同控绿色技术体系。

“每亩投入害虫天敌的成本高于普通农肥近100元,但种出来的大米品质高,农民每亩增收至少400元。”阳岳球边算账边介绍,目前,害虫天敌繁育工作都在长沙实施,然后送到屈原管理区农民手中,成本较高,难以全域推广。作为种田带头人,他主动承建繁育车间,学习繁育技术。繁育车间将在今年下半年建成使用,农民双季投入成本将降低一半以上,助力全区水稻单产提升。

4月初,岳阳市春季农业生产会议在屈原管理区举行。作为推进全域水稻单产提升的“尖子生”,2024年,该区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万亩示范片单产提升50多公斤,全域单产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推广单产提升技术15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成为丰产丰收的中国“粮”方。

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不仅要把“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更为紧迫的是把示范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

今年以来,屈原管理区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推进模式,坚持走好“优品种、优设施、优品质、优模式、优品牌”的“五优”发展路径,打造现代农业的“高产样本”。该区开展洞庭湖区高产攻关及示范、优良品种展示、新型农机研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稻田福寿螺综合防治、数字稻田精准种植、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推广等工作,打好粮食单产提升“组合拳”,力争年底实现全区水稻单产提升100斤、亩均增收100元、化肥农药减量10%以上。

“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

打响“屈原农场”“荞麦湖生态鱼”等特色农业品牌

4月22日,湖南省种粮大户协会群发出一则求助信息,因插秧机和插秧手短缺,附近县市一乡镇500亩早稻面临移栽困境。距离仅30多公里的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理事长曹勇迅速回应,当天调派3台高速插秧机前往支援,不误农时保丰收。

今年刚投入运营两个月的营田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早稻旱育秧、机插秧托管“订单”十分红火,服务面积达3.5万余亩,辐射周边乡镇、汨罗、望城等地。

投资超亿元的惠众粮食产业园,是一座集2000平方米育秧场地、日烘400吨稻谷烘干车间、日产150吨大米加工车间、1万吨粮食仓储库于一体的水稻“超级工厂”,时速2000盘智慧育秧流水线、全省仅两台的水稻自序抛秧机等种田“神器”让人大开眼界。

屈原管理区以智慧管理与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广全域机插机抛及手抛秧技术,71家规模经营主体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因地制宜创新“211”(即1个家庭2口子种100亩地,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家庭经营模式,“屈原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应运而生。

放眼屈原广阔的土地和水域,农业品牌从来不是水稻种植“一枝独秀”,而是生态养殖、稻渔产业、饲料加工、现代种业等“遍地开花”。

位于凤凰乡的万亩荞麦湖,承载着屈原人的儿时记忆,如今正孕育着生态渔业的新契机与新方向,一跃成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淡水鱼类育种新高地。

今年2月,经由良种良养良制的合方鲫鱼汤产品重磅上市,经鲜鱼现杀、清洗优选、去腥煎熬、鱼汤过滤、精心调味及杀菌灭菌罐装工艺处理,不含任何添加剂,保持天然风味,深受食客喜爱。

“鱼汤中的良种即为合方鲫2号,是在荞麦湖水域培育的优良品种,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湖南荞麦湖优质鱼类研究院副总经理张红塔说。

2023年,屈原管理区党委、区管委攻坚克难,将7720亩闲置水面通过经营权确权整体注入区城投公司,采取“研发(院士研究院+院士团队)+基地(鱼苗繁育)+流转经营(成果转化)”的模式,与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团队及社会资本合作,做到饲料精准投喂零浪费、池水循环利用零排放、池鱼分层喂养高效益,深挖循环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潜力。

坐落乡间的湖南荞麦湖优质鱼类研究院,蓄水池、孵化车间、标苗区、成鱼养殖区一体化配套设施林立,体视镜、显微镜、高压灭菌锅等仪器设备,智慧养殖大屏、智能投饵机、智能水质检测仪器等现代化辅助装备一应俱全。

去年以来,该研究院已孵化鱼苗1亿余尾,培育鱼类新种质10余个,鉴定洞庭湖土著鱼类种质资源42种。今年伊始,屈原管理区20余户养殖户喜获2000余尾优质鱼苗,由院士团队提供种苗选购、技术指导、成鱼销售等水产全产业链服务,“荞麦湖生态鱼”逐步实现稳产高产。

“品牌强农,大有可为!”屈原管理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小星表示,近年来,该区着力打响“屈原农场”“荞麦湖生态鱼”“屈原虾稻米”等特色农业品牌,创建17个绿色食品品牌,获评“屈原黄栀子”“屈原龙虾”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放大品牌效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屈原故地”成“旅游胜地”——

建设农文科体旅融合生态发展先行区

5月的第一天,来自全国9个省份的屈氏后裔、湘鄂赣文化名家以及青年学生等200余名宾客,齐聚屈原管理区河泊潭文化旅游区,沿汨罗江故道水祭屈原,吟诵、书写屈子诗词,共赴一场诗与礼的千年之约。

河泊潭,正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之地。两年前的端午,屈原人民在此建成一殿、一馆、两长廊、三广场、五景点,串联屈原诗作意境,再现楚国人文风情,迄今已吸引近百万人次到访,掀起跨越时空的文化旅程。

“文化+旅游”,既是屈原管理区的必答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抢答题。

当龙舟鼓点在河泊潭文化旅游区敲响,一道道破浪向前的桨痕划动游客心弦;当破碎文物在罗子国城遗址博物馆重生,每一条修复的裂痕向游客述说湖湘文化发源;当非遗表演在芈月旅游度假村登场,因一部《芈月传》影片“追星”而来的游客,成为身披汉服、饱食湖鲜、栖居田园的主角。

该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刘影热情推介:“这是独属于屈原管理区的文化之旅‘三部曲’!”

承湘汨两水,靠浩瀚洞庭,屈原管理区集湖光、山色、水韵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长岳城市后花园”。漫步绿色葱茏的凤凰山下,走过水波灵动的东、西大堤,青草湿地一望无际,被誉为“湖南省最美农村路”的尚磊绿道光影交错,连续5年吸引5000余只小天鹅栖息过冬的东古湖观鸟景区风光旖旎……

这一幕幕江湖生态美景,让参加今年屈原管理区第三届大美江湖自行车赛的选手们赞不绝口。“穿越26公里的绝美赛道,犹如‘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5月10日,来自常德的骑手贾晓峰夺冠俱乐部公路组。赛后,他和一众骑行爱好者又逗留游玩多日,用车轮丈量这片青山绿水,感受当地端午民俗。

以绿色生态户外运动为主题,屈原管理区充分挖掘“江、湖、山、道”地域特色,积极开展自行车、超级越野赛、民间龙舟赛、健步走等多项精品赛事,创新“户外运动+”多元业态,推进体育与旅游、休闲、生态、文化等产业融合,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

在海泰博农栀子产业园,探秘生物育种的科研魅力;惬意入住惠众农庄,体验农耕劳动、果蔬采摘、田园露营的无限欢乐;漫步观览滨湖水牛产业园,了解种养结合的高效绿色循环产业体系……近年来,屈原管理区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开辟研学之路水到渠成,去年已吸引超两万学子躬耕田野、走读乡村。

当下,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举办,让文旅热潮涌动巴陵。屈原管理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兴业、科技赋能,举办小龙虾季、追寻春天的第一杯“岳阳黄茶”等文旅系列活动25个,开发推介江湖生态游、城市记忆游、亲子研学游三大主题旅游线路,打造独具特色的文体旅游产业,发力文化创意、生态旅游两大方向,绘就集农耕、文化、科普、体育为一体的全域旅游蓝图,加快建设农文科体旅融合生态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岳阳乃至湖南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平畴连绿野,碧水绕田园。屈原管理区将以农业现代化引领乡村振兴,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强音,一幅粮仓满、鱼米丰、百姓富、乡村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