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杨炼:跨越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老年数字鸿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炼  时间:2025-10-16 11:14:26

随着数字化和老龄化的交叉融合,老年数字鸿沟已成为制约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影响社会公平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在这一背景下,破解老年人在数字接入、数字使用和数字素养方面的困境,不仅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一环。

老年数字鸿沟是老年人在信息获取、使用以及借助数字资源参与社会公共活动方面与其他年龄群体的差距,包括“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重鸿沟。一是“接入沟”,指老年人接触数字设备和获取数字资源的机会不足,《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2.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非网民群体中老年人占比超五成。二是“使用沟”,表现为老年人对数字智能设备的使用技能不足,面对线上挂号、扫码支付等高频场景常感无措。三是“知识沟”,由于老年人数字信息素养不高,辨别虚假信息、防范网络诈骗能力不足,导致部分老年人被排除在基层政务服务、社区参与互动、健康管理等应用场景之外。老年数字鸿沟削弱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服务盲区”,亟需系统施策,统筹破解。

技术适老:

构建数字包容的设施基础

技术适老是跨越老年数字鸿沟的基础条件,需要聚焦社会治理场景需求,构建友好、可及的适老数字设施体系。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适老化App消费监督评测项目研究报告》显示,近半数老年消费者迫切需要老年人专用App,而40.3%的App既无适老版本,也无内嵌适老界面,广告插件及诱导操作现象仍比较常见。对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完善数字适老标准规范,针对老年人高频使用的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社区服务等领域,主管部门应牵头制定专项的适老标准,如各医疗平台设立大字版、增加语音提示功能,简化政务App操作流程和步骤,动态修订现有标准,杜绝诱导性操作;二是推动适老技术研发,加大适老化改造专项资金资助力度,可对开发社区智慧终端、适老版政务App的企业给予补贴和税收减免,激发社会主体适老化改造动力,提升数字设备友好性。例如,支持企业研发“社区一键呼叫”“语音社保导览”等。三是提升适老设施的可及性,如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站建设“银龄数字空间”,配备自助挂号机、社保查询终端等,降低老年人技术使用门槛,使数字设施真正“落地基层、服务老人”。

协同反哺:

激活多元主体的支持网络

“家庭—社区—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反哺,是跨越老年数字鸿沟的关键抓手,需要立足基层社会治理场景构建常态化的支持网络。家庭反哺是首要渠道。调研数据显示,64%的老年人通过家中年轻一辈接触数字生活,80%的老年人在遇到操作困难时会优先向子女求助。应倡导代际互动和信息共享,鼓励子女通过日常互动传授老年人数字技能,比如教老年人社区团购、线上投票等,通过技术传递增进情感联结,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社区反哺是核心阵地。社区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可发挥组织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一方面,社区可定期开展“银龄数字课堂”,围绕线上支付、手机缴费、地图导航等老年人的高频需求开展模拟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银龄互助”,由低龄健康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缓解代际反哺压力,通过“同伴教学”减少老年人对技术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调研数据表明,这类模式可使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率提升30%以上。社会反哺是重要补充。企业需要聚焦老年人需求开发适老数字产品,比如推出“老年数字超市”,简化选品和支付流程,社会组织可以联合公益机构和高校开展“数字素养提升进社区”公益活动,形成老人有需求、社会有回应的良好反哺生态。

制度兜底:

健全数字包容的政策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跨越老年数字鸿沟的长效支撑,需要通过立法、财政和监督三个方面发力,确保数字包容政策落地生效。一是以立法保障夯实老年人数字权益根基。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主动推动老龄权益保障,可借鉴欧盟的《无障碍法案》、瑞士的《政府及公共事业网络无障碍法规》、西班牙的《计算机无障碍法规》等立法经验,将数字无障碍立法纳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范畴。二是以财政支持降低技术使用门槛。通过设立老年人数字包容专项基金、适老化改造定向补贴、适老化研发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数字技术设备等领域的适老化改造和技术创新,建立健全适老化改造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企业对适老化改造项目风险的顾虑,引导资金流入乡村等薄弱区域,避免城乡老年数字鸿沟的扩大。三是以考核监督强化执行效能。将适老化设施覆盖率、网络和电子设备接入率、老年人数字技能普及率等纳入政府的数字民生和公共服务考核领域,增强老年人技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重点整治老年人反映强烈的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问题。引入高校、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发布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动态优化对策。

跨越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老年数字鸿沟,需要以适老技术来夯实基础,以协同反哺织密支持网络,以制度建设筑牢保障底线,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中“不掉队”“不缺位”,实现从“数字边缘”走向“治理中心”,让老年人共享数字发展红利。这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践行,也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21YBA271)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