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推进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简称湘超)赛事因蕴含浓郁烟火气、丰富的地域文化,引发了足球热、文旅热、秀家乡热,并有力拉动了湖南赛事经济发展。据统计,湘超9月7日在长沙举行了揭幕赛,长沙因湘超而拉动的经济消费高达4.4亿元。由于举办时间较短,湘超拉动消费要实现从“现象级”到“生态级”的跃迁,必须直面并积极应对商业变现路径单一、产业链协同不足、政策保障不足等结构性挑战。为此,湘超应在坚守全民参与底色的基础上,实施构建“赛事+”复合生态、打造品牌IP矩阵、深化湖湘文化赋能、推动全产业链联动、联动各级赛事等策略,实现运营模式的全面升级。
营建“赛事+”复合生态,推行多元运营。升级“赛事+旅游”产品,比如凭湘超票根享受景区优惠,实现“一人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创新“赛事+商业”场景,推动形成湘超赛场“第二现场”消费矩阵,结合当地优质农产品或策展型零售空间,构筑沉浸式、社交化的夜间经济新场景。探索“赛事+康养”融合路径,依托自然资源开发特色体育项目,在湘超赛事期间引入健康宣讲、理疗服务等。拓展“赛事+数字文娱”体验,构建智慧赛事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推送、虚拟导览、数字藏品等新型体验。
打造品牌IP矩阵,实现长效价值运营。应系统化开发湘超赛事衍生品,通过“IP创作+衍生品开发+渠道运营”的垂直整合构建竞争壁垒,系统化开发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纪念品、文具、服饰等周边产品。鼓励“一城一品”的差异化IP塑造与跨界联动,比如怀化赛区可以“福地”文化为内核,形成独特记忆点。可借鉴苏超成功经验,由央视买断转播权,扩大湘超赛事影响力。同时构建官方融媒体传播矩阵,整合省市县三级融媒体资源,通过手机直播、短视频、微短剧等形式讲好“湘超故事”,实现“破圈”传播。应通过塑造健康、有影响力、有关注度的赛事IP,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足球产业及相关领域,如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体育科技、康复医疗、数据服务等,形成集群效应。
深化湖湘文化赋能,夯实情感认同根基。应进一步鼓励湘超各参赛队、参赛城市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将各地民俗风情融入主客场氛围营造及拉拉队方阵,这不仅可以增强比赛的观赏性和独特性,更能将赛事打造为一个生动展示湖湘文化的窗口。同时聚焦湖湘精神、红色文化等湖湘文化符号,打造“一城一秀”的湘超赛场文化名片;推动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湘超赛事的融合展示,在举办“非遗超好玩”活动基础上,引入美食、茶艺等鲜活展台;以地域美食为媒介,策划“舌尖上的湘超”等活动;创作赛事主题文艺作品,沉淀赛事精神与城市记忆,邀请艺术家创作与湘超赛事相关的绘画、音乐、文学作品,并在赛前或中场休息时段融入湖湘艺术表演。
推动全产业链联动,锻造协同发展闭环。激活上游体育制造业,培育本土赛事装备品牌。优化下游服务业配套,加强赛事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引入专业化市场运营主体,解决湘超赛事版权、安全预案等问题,提升商业开发效率。
联动各级赛事,打通人才与关注度通道。联动赛事是激发经济活力、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另一个关键。首先,可通过纵向联动,构建人才与晋升通道。借助湘超平台,让其中的优秀球队或优秀球员有机会晋升到全国性的中冠联赛;探索“以赛带训”模式,通过常态化举办青少年赛事,拓展人才输送通道。湘超俱乐部可以与全省各地的青训机构、校园足球合作,为联赛发现和储备未来之星,并积极发挥职业球员的榜样作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拉动体育培训、装备销售等“青训经济”。其次,可全力推进横向联动,扩大赛事规模与影响力。可在湘超赛事中期或末期举办商业表演赛和全明星赛,或邀请有影响力的退役球星、网红球队进行表演赛,制造舆论热点、吸引跨界关注,进而获得更多体育赛事经济收入。
【作者分别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达之学者(青年)、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白云学院传媒学院特聘教授】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