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钟小红:加快推进湖南青少年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钟小红  时间:2025-10-17 16:59:53

10月12日晚,永州市体育场,永州队(蓝色)与邵阳队球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抢。最终,永州队4比1战胜邵阳队。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郭立亮通讯员周文晋摄影报道

钟小红

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湘超)自9月7日在长沙贺龙体育场开幕以来,全省14个市州积极参赛,氛围热烈、人气高涨、持续升温,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赛场上崛起的一股足球新势力——“中学生”,以其出色的表现和占注册球员四成的规模更是受到高度关注。如何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加快推进湖南青少年足球运动提质增效,开创湖南足球工作新局面,为体育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新征程上,建议从文化培育、模式创新和市场驱动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吸引力强、凝聚力足、影响力广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系统性推进湖南青少年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

厚植健康足球文化,增强湖南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吸引力

足球文化是足球运动的灵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土壤。应着力营造一个能让青少年真心热爱、主动参与、终身受益的健康足球文化氛围。

弘扬“快乐足球”理念,破除“唯成绩论”的功利倾向。当前,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参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认知仍停留在“拿名次,寻找升学跳板”层面,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极大挫伤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鉴于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倡导“快乐足球”的核心价值,将足球的育人功能置于首位。在校园足球和足球青训体系中,应降低低龄段比赛的竞技压力,增加游戏性、趣味性的足球活动,让青少年在奔跑、协作和比赛中,体验纯粹的运动快乐、感受团队精神的魅力,学会尊重、担责与协作,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这项运动。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联合开发以参与度、兴趣培养和人格塑造为核心的培训课程,引导基层实践回归足球运动的本真。

构建“多元成功”评价体系,拓展足球人才的成长路径。应打破“踢不出来就一无是处”的陈旧观念,向社会、学校和家庭清晰地传达“足球成才”的多元内涵——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是成功,成为足球教练、裁判、体育教师、赛事组织者以及足球产业管理者等,同样是成功。可邀请湖南籍足球名宿、体育院校专家、优秀体育教师等走进校园举办“足球大讲堂”活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展示足球运动生涯的广阔前景,从而缓解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让更多孩子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足球运动。

营造“全民足球”社会氛围,打造湖南特色足球文化名片。充分发掘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尤其是“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将足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动足球运动进社区、进家庭,举办“亲子足球赛”“社区足球嘉年华”等群众活动。支持创作以足球运动为主题的湖湘文化作品,如动漫、短视频、歌曲等,讲好湖南足球故事。同时,积极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如“湘江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并通过融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应推动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足球文化浸润环境,让参与足球运动成为湖南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

创新体教融合模式,提升湖南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凝聚力

体教融合,是破解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不畅、学训矛盾”等核心问题的关键所在。应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深度融合,打破传统体校模式与校园足球“两张皮”现象,形成足球运动育人合力。

深化“一校一品”建设,夯实校园足球主阵地。鼓励和支持全省中小学特别是具备条件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将足球运动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打造。这意味着不只是组建一支校队,而是将足球运动全面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大课间活动、课外锻炼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力求“班班有球队、年年有联赛”,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索“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升学壁垒。建议在省内选择足球运动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衔接的足球人才升学通道。通过设立足球特色班、共建梯队等方式,明确各学段在人才培养上的衔接标准与升学政策,确保有天赋、有潜力的“足球苗子”能够在接受系统训练的同时顺利完成文化课业。建议主管部门在特长生招生、综合评价等方面给予持续性政策支持,以解除学生和家长“踢球影响上学”的最大顾虑。

推动“双向赋能”的资源共享,优化教练员队伍建设。一方面,推动体育系统的优秀专业教练员进入校园,承担训练指导和师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的体育教师到职业俱乐部、专业队进行挂职学习和技能提升。加快建立“湖南省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培训与认证中心”,统一培训标准,提高基层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引进退役运动员,使其经过培训后转型为学校教练员,解决校园足球专业师资短缺问题。应加强工作协同,实现人才、场地、赛事等资源的全面共享与优化配置。

提振足球市场活力,扩大湖南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影响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足球市场,能够为青少年足球运动提供持续发展的动能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它不仅能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更能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

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资本投身青少年足球事业。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场地冠名、赛事赞助、设立青少年足球发展基金等方式,吸引各类经营主体参与。通过税收减免、授予荣誉称号、给予品牌曝光权益等方式,激励本地龙头企业冠名赞助青少年足球运动赛事、俱乐部和培训基地。对投身青少年足球运动事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规范社会足球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教学内容和收费标准,建立行业白名单与黑名单制度,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健康发展。

发展“足球+”产业生态,延伸价值链。青少年足球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可围绕青少年及其家庭的需求,拓展与之相关的竞赛表演、智能装备、数据服务、运动康复、体育旅游、媒体版权等衍生业态。例如,推动“足球+旅游”融合,在韶山、岳阳楼等知名景点周边建设集训练、比赛、研学、旅游于一体的主题足球营地,组织开展青少年足球夏(冬)令营活动,吸引省内外青少年参赛、培训和旅游,带动相关消费。

打造智慧足球平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传播效能。建议由省级体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教育、媒体和数字技术企业,共同打造“湖南省青少年足球运动大数据云平台”。整合球员注册、赛事管理、人才库、教练员信息、场地预约、在线培训等功能,以实现全省青少年足球运动资源的“一网通办”和高效匹配。

加快推进湖南青少年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共识与合力。通过厚植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凝心”,通过创新深度融合的体教模式“聚力”,通过培育良性循环的足球市场“赋能”。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必将有利于开创湖南青少年足球运动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为湖南足球的崛起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

【作者系湖南体育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本文为2024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体育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研究”(24D56)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