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胡代松: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根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代松  时间:2025-10-13 12:51:3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下简称“第五卷”)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五卷集中展现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通过反复研读,可以深刻感受到第五卷是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典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和实践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强调实践的一以贯之,又彰显品格风范的一如始终。从理论、文化、实践、品格风范四个维度,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根源”,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更好掌握这一“思想武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上的一脉相承

任何科学理论总会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呈现出前后衔接、相互联系的贯通性。

一方面,第五卷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比如,“两个结合”、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等,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在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第五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的生动实践。其与第一、二、三、四卷中的相关理论一起,形成了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关系,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如果说第一、二、三、四卷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那么第五卷则对“六个必须坚持”作了全面总结,是第一、二、三、四卷的发展和补充。其中,“十个明确”是内容、“十四个坚持”是原则、“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实践、“六个必须坚持”是立场观点方法。这几个层面之间逻辑清晰、联系紧密——内容提炼产生原则,原则指导实践取得成就,成就得出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推动内容、原则、实践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框架。

文化上的一源之流

第五卷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方位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历史性结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引领现代文化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传承历史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引领中国阔步前行,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入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例如,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转化为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相契合,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等。这种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弘扬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卷《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篇章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在毛泽东同志当年给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基础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第二个答案”,凝结着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思想,创造性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问题,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引领现代文化。现代文化是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在当代的运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不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上旗帜鲜明、正本清源,这是对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创新和超越。

实践上的一以贯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也必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一以贯之的,这充分体现在历史方位的把握、目标任务的确定、战略定力的保持上。

把握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洞悉国际形势演变趋势,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卷中既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等许多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新思想,又提出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回应了“时代之问”。

明确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从革命、建设、改革到复兴,从救国、兴国、富国到强国,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始终方向一致、环环相扣。

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战略定力在第五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强调“建设更高水平自由贸易区”“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在经济发展方面,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等。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我们奋进新时代的根本遵循。

品格风范的一如始终

学习第五卷,可以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厚重的人民情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品格风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深厚底蕴和坚实支撑,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通读第五卷,处处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他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光辉榜样。

厚重的人民情怀。第五卷中《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篇章,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贯穿其中的红线。人民的地位至高、人民的情怀至真、人民的福祉至重,是这一重要思想的鲜明特色,充分体现在其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之中。

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第五卷聚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问题意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五卷除了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报告、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文章、指示等91篇,还收入了图片41幅,既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闻港泊位码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等基层调研的场景,又有各方面各领域的决策部署,是“实干兴邦”务实作风的生动体现。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