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乡村振兴

橘满枝头时,小村有盛会——安化宝塔山村柑橘采摘季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27 11:29:15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黄家宸

10月的安化县南金乡,山清水润,橘香正浓。雪峰湖的水汽裹着甜意,漫过山头,流进村庄。26日,宝塔山村农副产品集散交易广场上,人头攒动,“泡在安化”2025宝塔山高标准柑橘采摘园开园活动在这里举行,为这座库区山村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橘为媒聚活力

清晨,南金乡在薄雾中醒来——雪峰湖的晨景、橘林的金黄、村民劳作的笑脸交织成喜人的图景。广场两旁的集市,数十个摊位列成长长的两排。临近村镇的农户和商家早早将各类特色农副产品摆放整齐,蜂蜜、板栗、干盐笋、腐乳、野生黄金菜、沙参等,琳琅满目。伴随热烈的掌声,活动开幕。“今天我们以‘橘’为媒、以景会友,不仅要让大家尝到这份甜,更要看到柑橘产业背后的振兴力量。”南金乡党委书记孟志刚表示,南金乡正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全力做大柑橘产业、做强生态旅游,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甜。

现场最动人的一幕,是向“橘匠”们的致敬。当83岁的程国跃老人颤巍巍地走上舞台,接过“宝塔山柑橘产业终身贡献奖”的柑橘造型水晶杯,全场掌声经久不息。几十年来,他扎根山村,用一生守护橘园的根脉。与此同时,湖南大湾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评“优秀企业”,程刚良、郭盎等9名柑橘种植能人获得表彰。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老农,也有返乡创业的青年,匠心精神代代相承,共同撑起了宝塔山柑橘的金字招牌。

颁奖致敬之后,南金乡与湖南大湾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招商引资合约,湖南日报社、安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单位与宝塔山村签署农副产品消费帮扶协议,为产业发展打通产销链。同时,“宝塔山农品”小程序正式上线,让宝塔山村农产品乘着数字化快船,销往更远的地方。

甜蜜产业富山乡

“在安化,没人不知道‘宝塔山柑橘’的好品质。”安化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周成建介绍,早在1985年,宝塔山柑橘就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1990年更成为北京亚运会标志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俄罗斯和东南亚。如今,依托“提品质,重营销,强品牌”的理念,南金乡人民正改变思路,发展产销一条龙的新模式,延续着这份“柑橘荣耀”。

走进宝塔山高标准柑橘采摘园,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青石板路蜿蜒其间,灌溉水塔、采摘亭掩映在绿树丛中。游客三三两两穿行林间,笑声在山谷回荡。村民程剑笑着说:“橘子熟了,游客多了,农家乐也忙不过来。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都好。”

湖南日报驻宝塔山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助力村级产业发展,自入驻以来,始终把“帮产业、促增收”放在首位,充分依托报社宣传与文化资源优势,从宣传“湖南版千岛湖”的生态风光,到讲好“亚运橘”的品牌故事,再到推动“柑橘+文化+旅游”的融合实践,成功带动了村庄环境、产业和人气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村里建起了农副产品集散交易广场,游客中心、民宿、公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我在这卖了十多年橘子,如今来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销路更好了。”种植户刘菊花笑着说,如今她不仅是村里的“种橘能人”,还带着周边农户一起为柑橘产业贡献力量。

孟志刚表示,南金乡目前柑橘种植面积达6500多亩,中药材种植达3万多亩,未来将继续放大特色产业优势,深耕“农文旅融合”路径,全面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让南金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模范。

夕阳西下,雪峰湖波光粼粼,橘园间笑声阵阵。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筐,一筐筐金灿灿的橘子,装满了山村的希望。一颗小小的柑橘,串联起了产业、生态与生活,也点亮了这片山村的振兴之路。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