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沅陵县城。

中华书山二酉山游客如织。

中国(沅陵)·中华书山诗词大会。(本文图片均由沅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李重臣 周 佳 田学武
在酉水与沅水的臂弯间,湖南版图最大县——沅陵,已静静守望三千年。
这里文韵醇厚,屈原祈愿“令沅湘兮无波”,王阳明咏叹“鸥鹭春闲自满洲”,林则徐盛赞“一县好山留客住”,沈从文感慨其“美得令人心痛”,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绝唱;
这里水韵悠长,千里沅江在此大开,与八百里酉水又大合,成就了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911条大小溪流如脉络延展,主干沅水雄浑,支流灵秀,水域开阔处尽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
这里绿韵盎然,五万峰青山作营盘,目之所及皆是绿,既是人类康养的天堂,又是地球绿色的栖居地;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3张“国字号”绿色名片熠熠生辉。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沅陵锚定建设“大湘西必经必看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唱响“张家界看山、凤凰观景、沅陵玩水”文旅品牌,通过整合生态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创新产业模式,蹚出了一条彰显沅陵优势、体现沅陵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沅陵,正从“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秘境蝶变为大湘西文旅版图中的耀眼明珠。
解码文化,赓续千年文脉古意蕴
沅水汤汤,文脉泱泱。
沅陵古称“辰州”,汉高祖五年置县,境内分布楚秦黔中郡遗址、唐代龙兴讲寺、明代虎溪书院等众多历史遗迹,每块青砖都印刷着千年典故,被誉为“湘西文化活化石”。
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的龙兴讲寺依山势而建,作为现存最古老的佛学院,千年间静静守望沅陵古城;寺内还有明代大儒王阳明讲学旧址——虎溪书院,成为文脉传承的重要印记。
1987年7月,依托龙兴讲寺古建筑群,沅陵县博物馆应运而生,是湖南省率先成立的三个县级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11000余件,有国家一级文物37件,二、三级文物402件。2023年5月,为了保护文物,使这些文物瑰宝得到安全陈展,在承办第二届怀化市旅发大会之际,沅陵启动了新博物馆建设项目。新馆位于龙兴讲寺西侧,占地面积3784平方米,建筑面积5425.88平方米,涵盖6个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的基本陈列。
馆内展陈极具巧思:中央陈列柜中,虎溪山汉墓《食方》竹简与元代黄澄存墓丝织品跨越千年“对话”;典籍守护者互动区以全息投影重现二酉山藏书洞场景;民族民俗展区复原五溪先民生活全貌;辰州傩戏专题展位里,明代傩戏面具与清代戏服并列,朱砂面具与黔王宫戏台彩绘颜料同源;龙舟文化展区内,战国鎏金铜饰龙舟模型与当代传统龙舟船桨相望,似能听见古今鼓点交织
……
博物馆一楼的“你好,沅陵! 非遗·文创·好物馆”,集民艺展示、地方好物、旅游文创、文旅微书店于一体,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碣滩贡茶、体验辰州剪纸的乐趣,还可以到文旅微书店小憩,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沅陵文化魅力。
今年1月,升级改造完成的沅陵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及参观群众10万余人次,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沅陵尤为重视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及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教育活动。
举办讲座、培训班、亲子活动等文化传承活动;创作“辰州剪纸——红军战斗在沅陵”等爱国主义作品;推进“非遗进校园”,将剪纸、皮影戏等技艺带入课堂;开展文物科普50多场次,接待8万余人次,制作8部宣传视频,其中3D还原龙兴讲寺古建筑结构的作品登上“学习强国”……
如今,走进沅陵博物馆,宛如踏入时光回廊,千年历史在这里沉淀、交融,古老文脉在这里赓续、弘扬。
业态焕新,强劲文旅发展新动能
“伏生愿以身为路送书上山!”众人回应:“我们愿化作书山一阶护先生上山!”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演员倪大红在微戏剧《中华书山》中,诠释40岁伏生护书、藏书的动人故事。
以山为景、以水为台。实景剧演出《沅酉当歌》——800平方米数字长卷演绎千年沅江。水之魂、水之韵、水之愿3个篇章再现伏胜藏书二酉、王阳明虎溪山麓遇辰州之音、沈从文笔下充沛着旺盛生命力的“沅陵的人”。
这是2023年,沅陵承办第二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中华书山开山大典”的视听盛宴,是沅陵面对旅游新需求新业态的发展,聚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奋力塑造文旅IP的成功探索。
从“景点观光”到“沉浸体验”,近年来,沅陵打破传统景区“单点开发”的局限,通过“文化活化”与“场景再造”实现深度互动。
以中华书山二酉山为例,这里作为“中华文化圣山”,承载着伏胜藏书的文脉传奇。沅陵以“开山大典”为引爆点,通过沉浸式戏剧、数字长卷《沅酉当歌》等艺术形式,将藏书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还与央视频团队倾力打造“中华书山大型音乐话剧”,构建“文化IP+产业”生态链;打造“书山朝圣大典”和“我的中华书山行”“6+1”思政课,举办2025首届中国(沅陵)·中华书山诗词大会,赓续千年文脉,高标准推进中华书山4A景区等项目,助力沅陵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
不仅如此,沅陵还持续推进“旅游+”战略,促进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依托“碣滩茶”国家地理标志,打造万亩茶园,融合茶文化体验、康养度假,茶旅融合模式还延伸至茶博物馆等项目,形成“茶园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产业升级路径。目前,碣滩茶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带动1.2万茶农增收。
辰州矿业将矿山遗址转化为国家矿山公园,通过5G技术实现井下无人采矿展示,探索“工业+科普+旅游”新模式。
中国·沅陵传统龙舟赛、春节“七天乐”、丰收节、稻花鱼节等节庆活动,将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游客纷至。
仅2024年传统龙舟赛便吸引县内外43支船队参赛,接待县外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57万元。
今年前三季度,沅陵累计接待游客547.7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收入50.97亿元,同比增长12.73%。
沅陵,正阔步行进在“让特色文化‘亮’起来、文化遗存‘活’起来、文创产品‘热’起来”的高质量文旅发展道路上。
以赛为媒,擦亮文旅融合金名片
9月1日上午8时18分,沅陵县S318暨中华书山公路升级改造正式通车。
作为沅陵助力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打造的关键性交通保障工程,S318公路全长11.93公里,起于沅陵县城内沅陵镇,顺接已建成的S318黄草尾至白田公路,止于沅陵文旅IP中华书山(二酉山)所在地——二酉苗族乡乌宿村二酉大桥东岸桥头,将沅陵县城与乡村文旅核心区域紧密相连,串联起酉水画廊、中华书山、二酉藏书洞等多个景点。
据介绍,S318在改造时特意保留了沿线原生植被,在观景台、休息区设计上融入“书”“水”元素,让道路与文化景观自然衔接。后期,这里将推出“自驾+骑行”旅游线路。
联动沿线村镇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让交通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书山有路悦跑辰州”2025中华书山·沅陵半程马拉松赛也将在这里举行。
随着S318“彩虹公路”的通车,这条串联县城与二酉苗族乡的“黄金通道”,将散落在五溪大地上的珍珠串成璀璨项链,为湖南省第五届旅发大会铺就畅行之路。
抢抓怀化市承办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机遇,沅陵凝聚合力,实施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持续擦亮沅陵文旅名片——
重点推进中华书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配套、京昆古驿道沅陵示范段、辰州古街二期、沅陵县文体中心项目建设。积极谋划黔中郡国家古遗址公园、河涨洲风情岛、二酉书香小镇、洞庭溪水上乐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积极创建五大品牌,成功创建中华书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借母溪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景观评审,辰州古街创国家级夜文化消费集聚区,沅陵酱酒创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鱼鳞坝创省级旅游精品营地。
目前,京昆古驿道沅陵示范段修复完工,沿线配套建设仿古建筑、精神堡垒、特色集市等多个节点,集文创展售、地方特产、美食品鉴于一体,这条沉睡千年的“五溪驿路”将以文旅自驾“宝藏之路”的姿态重现风采。
远山如黛,沅水欢歌。行走在沅陵的青山绿水间,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旅游共舞。借助湖南省第五届旅发大会的东风,这座千年古城正以自信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脉赓续,旅路新启。沅陵,这幅山水与人文交织的美丽画卷,正在湘西大地徐徐展开,熠熠生辉。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