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结构正经历重大变化,老龄化已成为不可逆的世界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为老年教育转型指明了方向。当前,“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正谋篇布局,对老年教育进行系统性价值重构,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前瞻性举措,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强化老年群体认同感归属感,重构老年教育政治价值
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应通过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不断强化老年群体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并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凝聚全民思想共识中体现其政治价值、展现其责任担当。
传统老年教育往往将目标定位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娱乐需求和维护身体健康方面,通常以老年人福利形式服务于城镇银发群体,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农村老年人延伸。随着延迟退休政策实施、老年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须重新定位和思考老年教育的价值问题。
老年教育机构应积极探索将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紧密融合,扩大办学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将教育送到养老院、福利院、日间照料中心等老年人群聚集地,把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机结合起来,让“银发族”通过学习增进政治共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乐享幸福晚年。
激发老年群体新活力新优势,重构老年教育经济价值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继续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老年教育是促进老年人参与生产活动、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具有促进老年人个体收入增长和提振老年消费市场的双重作用。滚滚而来的“银发经济”浪潮,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冲击,也蕴藏着宝贵的机遇和希望。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老年教育是老年人获取各类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老年教育的服务对象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智慧,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尤为显著,为知识付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多地老年大学出现“一座难求”“永不毕业”现象,从侧面反映出老年教育旺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加大。老年教育则可通过提升老年人的综合素养和生活质量,促使他们形成良好心态、改善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降低其医疗费用和养老成本。同时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老年人力资本的二次开发与利用,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重要引擎。
培植老年群体良好精神文化生态,重构老年教育文化价值
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老年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纽带。应通过培育打造老年教育文化品牌,助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
老年教育可通过开设文学创作、艺术鉴赏、哲学思考等课程,邀请熟悉手工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老年艺人担任教师,培养一批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守护文化根脉、推动文化发展。老年教育还可引导老年人重塑自身形象、改善代际间关系、促进家庭文化建设,致力于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文化氛围,推动形成老年友好型社会文化环境。老年大学等机构可开展游学等多样化老年教育,强化老年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中国老年人的良好精神面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新时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积极举办老年教育,形成了日益开放多元的老年教育办学格局。基于此,应依托老年文学社团、艺术团队等载体,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娱活动,帮助老年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其精神世界,不断提升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帮助老年人将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多彩。
促进老年群体自我价值认同,重构老年教育社会价值
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知识,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措施,为其参与社会活动搭建了重要平台。老年人通过学习,可以更科学地适应退休生活和新的社会角色,促进家庭幸福、代际融通及社会和谐安定。
老年教育应通过倡导积极老龄观,开设音乐、文学、历史、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门类课程,锻炼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延缓他们的认知衰退进程,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引导其适应社会发展、应对生活挑战,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通过老年大学等学习平台,老年人能够参加各类比赛、展览、演出等,取得一定成就,获得社会认可。与此同时,老年教育应大力推动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老年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意识与能力。老年人可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人,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又有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办好老年教育,是新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应努力为每一位老年个体的学习提供保障,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泛在可及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赋能老年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老年人与社会同步发展。
【作者系湖南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老龄科研基地首席顾问。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湖南省老年教育立法研究”(25WTA11)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