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廖志刚 李添瑜:深化高职院校绩效管理改革 筑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根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志刚 李添瑜  时间:2025-10-22 11:02:40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进行部署,要求“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

高职院校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承担着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使命,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当前部分院校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等方面存在的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是驱动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变革的指挥棒、风向标,更是筑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根基的战略引擎、重要保障。

绩效管理改革是锚定“技能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核心使命是为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输送“上手快、留得住、能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这要求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要有对接产业前沿的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传统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还一定程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偏差,诸如将论文发表数量、课题级别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指标,而实训课时占比、技能竞赛指导成效、校企项目带教质量等与技能培养直接相关的内容权重较低,从而出现所教与产业脱节、所学与岗位无关的现象,最终学生即便拿到学历,也可能因实操能力不足难以成长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绩效管理改革的核心价值,正是通过指标重构实现使命校准。将“双师型”能力、实践教学质量、产教融合深度等纳入核心考核维度,甚至赋予更高权重。只有将考核指挥棒真正指向技能培养实效,教师的工作重心才会从“写论文”转到“练技能、带实操”上来,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才能真正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同频共振。

绩效管理改革是激活技能培养关键主体的核心抓手。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会教技能的教师”与“愿练技能的学生”,离不开有效地为工匠人才成长注入动力的激励机制。从教师层面来说,应通过改革实现从“被动履职”到“主动深耕”的转变。高职教师是技能传承核心,但传统绩效管理中,实训课与理论课报酬、考核无差异,带竞赛、指导实习等工作费力又缺乏激励,容易催生“纸上谈兵”型教师。为此,应通过差异化设计来破解此类问题:对承担企业真实项目教学的教师发绩效补贴,为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的团队予以专项奖励,将学生对口就业率与教师绩效挂钩。这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倒逼教师更新技能、深耕实训教学,成长为“双师型”骨干,夯实能工巧匠培养基础。从学生层面来说,需要引导学生从“应付考试”到“精进技能”的转变。技能熟练度是核心竞争力,需长期打磨,但传统评价重卷面成绩,导致学生知识点掌握多而动手的技能弱。绩效管理改革将学生资格证获取率、实训作品合格率、企业实习评价等与教师绩效绑定,推动教师强化过程性技能评价,通过实操考核、项目验收等方式,倒逼学生常态化练技能、攻项目,强化工匠精神培育。

绩效管理改革是衔接“培养端与产业端”的闭环纽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对接产业需求:产业需要会操作智能设备的技工,高职院校就不能只教传统机床原理;企业需要能解决生产难题的巧匠,高职院校就必须强化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而传统绩效管理缺乏对培养质量与产业适配性的追踪评价,导致“培养—就业”脱节。绩效管理改革通过“结果反馈—动态调整”的闭环设计,实现“培养端”与“产业端”的精准对接。一方面,将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满意度、毕业生岗位留存率、毕业生技术革新贡献等产业端反馈纳入学校整体绩效评价,倒逼学校根据产业升级调整专业设置、更新实训内容;另一方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挂钩机制。对技能培养成效突出的专业倾斜实训经费,优先配置“双师型”教师;对成效不佳的专业则进行整改甚至撤销。这种以产业需求定评价、以评价结果调资源的模式,能够保障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始终紧跟产业步伐,真正为国家输送用得上、顶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综上,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改革,本质上是通过校准评价导向、激活主体动力、闭环质量管控,以制度约束与激励让技能培养真正成为核心目标。没有这项改革,教师的精力难以聚焦实践、学生的重心难以转向技能、学校的办学难以对接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务难以有效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绩效管理改革不是可选项,而是高职院校落实技能强国战略、培育工匠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绩效管理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改革举措,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为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在技能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分别系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改革创新应用研究”(24C1011)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