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必须在坚持实事求是上走在前、作表率,以其率先垂范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深化思想认识,筑牢实事求是的理论根基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把握其理论实质、文化根基和实践要求。
把握理论之源,领悟精髓要义。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当前,湖南发展面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唯有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个“金钥匙”,才能洞察时与势、驾驭危与机,使各项决策部署更加符合省情特征与发展阶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传承红色之脉,汲取历史智慧。三湘大地是一片孕育了实事求是精神的红色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多次谈到实事求是,并指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党的光辉历史,特别是湖南厚重的红色基因中汲取丰厚滋养,自觉传承好红色基因。
立足实践之需,回应时代呼唤。当前湖南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的攻坚克难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准把握省情、市情、县情,找准制约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才能避免“水土不服”、克服“本领恐慌”,确保各项政策举措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彰显湖南担当与作为。
锤炼过硬本领,提升实事求是的实践能力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练就践行实事求是的硬功夫、真本事。
练精调查研究“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坚决反对“走马观花式”“盆景式”调研,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掌握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情况,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分析矛盾、总结经验、寻求对策。
提升分析研判“洞察力”。要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厘清主次矛盾,把握内在规律,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感知风险、洞察机遇,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保持定力、找准方向,为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求真务实“执行力”。要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对于经过充分论证、符合客观规律的决策部署,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崇尚实干,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攻坚克难中诠释实事求是的真谛。
砥砺政治品格,永葆实事求是的精神本色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直面问题、修正错误,将实事求是内化为一种政治品格和精神追求。
增强问题意识,勇于直面现实。“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问题意识,涵养“草摇叶响知鹿过”的见微知著能力,倾听真声音、发现真问题,把发现问题看作是改进工作、推动进步的起点,而不是负担和包袱。
锤炼党性修养,敢于修正错误。“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现实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出现认识偏差或工作失误。要有闻过则喜、知错即改的胸襟和勇气,坚决破除“爱惜羽毛”“文过饰非”的想法,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纠正错误的过程作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要始终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重大决策和工作推进中,以客观实际为准绳,以人民利益为依归,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守实事求是。
发扬民主集中制,凝聚集体智慧。要营造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对于重大决策、复杂问题,要深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要重视不同意见和反对声音,在充分的讨论甚至辩论中集思广益、明辨是非、凝聚共识。通过健全的民主决策程序,有效防范因个人认识局限可能导致的失误,确保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意愿。
优化政治生态,强化实事求是的制度保障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以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滋养实事求是的自觉追求和良好风尚。
树牢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把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是否勇于担当负责、是否创造经得起检验的业绩作为识别评价干部的核心标准。大力选拔任用那些尊重规律、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坚决不用那些搞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的干部。引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形成“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良性循环。
健全鼓励探索的激励机制。严格遵循“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细化容错纠错的具体情形、认定标准和操作程序,为改革探索、创新实践设置“安全区”。旗帜鲜明地为那些在推动发展、攻坚克难中出于公心、担当尽责,但因客观条件限制或难以预见因素出现失误、错误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健全澄清正名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消除负面影响、卸下思想包袱。通过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纪律规矩的刚性约束。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将实事求是的要求融入日常管理监督。比如,对工作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谎报政绩,以及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持“零容忍”,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追责。通过明规矩于前,划出实事求是的“硬杠杠”,确保实事求是蔚然成风。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实事求是’话语的湖湘文化探源与叙事演进”(24JL002)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