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沅水潮涌绘新篇——泸溪以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22 11:06:30

白沙全景。田继卫摄

沅水画壁。邓和生摄

浦市万荷园。邓和生摄

滨江大草原。张克宁摄

莫成胡灵芝

清晨的泸溪,薄雾轻笼沅江,碧水蜿蜒如带,两岸青山叠翠。河畔杨柳低垂,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惊起圈圈涟漪。

金秋时节,泸溪处处都是丰收的喜悦:广大农村,农特产品出山富民;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加速领跑;景区景点,八方游客接踵而至。

“绿色是泸溪最美的底色,生态是泸溪最大的财富。”泸溪县委书记彭武学说,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县、教育强县、生态强县、开放强县”的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然氧吧,成就靓丽名片

9月的武溪,锣鼓喧天,热闹非凡,26支龙舟队在泸溪“村舟”超级联赛赛场上演速度与激情,精彩的非遗展演和丰富的农特产品让游客流连忘返。

刘禹锡在《竞渡曲》中作序说“竞渡始于武陵,至今举辑而相和之。”泸溪立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以“神秘湘西·氧城泸溪”为主题,打造“村舟”系列赛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夏秋,鼓声震彻沅水两岸,泸溪“村舟”从“村际联谊”升级为“全国邀请赛”和超级联赛,收获全网超10亿流量,带动消费超3亿元。

泸溪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沅江、武水在此交汇,森林覆盖率达60.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6.4%以上,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最大值6421.6个/立方厘米,素有“湘西绿肺”之称。

然而过去,这里的生态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发展动能。

为了守护这份绿色财富,泸溪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打造“沅江生态长廊”,建成多处城市绿地,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在这里,每一缕微风都经过树木的提纯,每一次‘森’呼吸都是满满的负氧离子。”在县城沅水慢行道上散步的市民石静说。

近年来,泸溪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2023年成功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如今的泸溪县,已从昔日的闭塞山区小城,蜕变为一座景在城中,城在景里的生态宜居之城,成为湘西地区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行走在泸溪县城的沅水画壁景区,沅江如碧绿的丝带蜿蜒而过,江水清澈,波光粼粼。沿江两岸,十里画壁犹如大自然用巨笔绘就的水墨长卷,斑驳的石壁、奇特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景区内,涉江楼静静矗立,飞檐斗拱间尽显古朴韵味,让人不禁遥想当年屈原涉江而过的情景。与涉江楼相邻的,是充满民族风情的辛女广场和绿意盎然的滨江大草原,孩子们在此嬉笑玩耍,大人们则悠闲地享受着阳光与微风。

泸溪以沅水画壁景区为核心,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景区品质与吸引力:打造‌湘西水上运动中心,新增水上摩托艇、飞人表演等项目;推进“夜浔泸溪”等项目;沅水画壁景区成为热门打卡地。

今年7月,沅水画壁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继浦市古镇后泸溪县又一4A级景区,标志着泸溪文旅高质量发展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上半年,泸溪接待游客234.52万人次,游客总花费22.4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01%、17.04%。

住有优居,彰显民生温度

走进县城清华园小区,几名老人正在树荫下纳凉,人行道、消防栓和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各个停车位规划有序。

“没想到,老破小也变成了高档小区!”提起如今的变化,73岁的住户向三月,获得感满满。

清华园小区建于1990年,长期以来基础配套设施混乱、陈旧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缺失。31栋房屋442户居民住在这里,生活多有不便。

市民有呼唤,政府有回应。泸溪县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做好城市建设。

2023年5月,投资2058万元启动该小区提质改造工程,将原来的水泥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同时规范停车划线,拆除部分围墙,有效串联小区公园绿地和社区绿道。此外,还新建生态停车位、改建篮球场,整个小区焕然一新。

“以前回家路上总担心停车问题,现在有了停车位,我可以放心地开到楼下。”居民杨伟高兴地说。

泸溪抓住城市更新的机遇,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累计投入3.1亿元,实施2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6万余人。

除了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外,该县还把雨污分流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累计投入2510万元,对老旧小区的下水道雨污分流管网进行全面升级,有效疏通城市的“毛细血管”,彻底解决了雨天积水和污水乱排的老大难问题。

城市建设不仅是高楼大厦,更在于民生冷暖。泸溪精准摸排诉求,补齐功能短板,着力完善水电气路和娱乐文化等基础配套,着力构建“15分钟宜居圈”,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来到位于泸溪城北的楠木洲安置区,栋栋“豪宅”映入眼帘。武水、沅水在此交汇,天桥山自然保护区美景就在眼前,好一幅“城景共生”的美好画卷。

“5层楼,每层81平方米,宽敞得很!女儿女婿在城里工作,孙女上学近,生活方便有保障。”74岁的搬迁户石秀英,对如今的生活赞不绝口。“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住上了别墅!”同为搬迁户的杨旒国发出感叹。

城市要建好,更要治理好。泸溪优化多元共治,探索院坝会集民意、理事会化矛盾、座谈会引资源“三会联动”模式,创新建立“院坝会”“邻里议事厅”等模式,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活持续发展“新动能”。

志愿星光映沅水,文明新风沁乡野。泸溪依托15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村晚”、辰河高腔展演等民俗活动170余场,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全县287支志愿服务队、1.3万名志愿者深入一线,开展环境整治、助老关爱、文明交通等行动超7万小时。

如今,行走在泸溪县城,一个个老旧小区精彩蝶变,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各项基础设施齐备完善,市民在此安居乐业,正书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产业升级,激活澎湃动能

日前,常吉高速泸溪互通正在紧锣密鼓扩建改造中。笔者在现场看到,数台挖掘机挥舞铁臂,运送物资的卡车络绎穿梭。

“提质完成后,不仅大货车可以顺畅出入,群众出行也更加方便,对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格局,缓解县城出入交通压力,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泸溪县委副书记、县长符家波说。

该收费站是泸溪“外联内畅”交通网络的核心节点,以前只有“2进3出”,已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今年8月,泸溪启动收费站提质改造工作,计划改成4进4出,增设货车专用车道,并配套相应设施设备。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造房子”“修马路”,更要推动产业升级,让城市有活力、有后劲。泸溪县在推进城市更新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让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走进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派火热发展图景:湖南族兴科技年产4000吨高性能铝浆项目工地塔吊林立,湖南奥科新材料的高纯靶材生产线进入设备调试尾声,中港铝业的生产车间里,一批批亮银色的铝单板正装车发往海外……这是泸溪高新区以改革破局、以产业聚链,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的生动缩影。

泸溪是湘西州工业强县,工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近年来,该县依托锰锌钒新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新能源及锂电池、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工业强县”之路。

走进泸溪高新区内的湖南金马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车车铝锭在机器的挤压、锻造下,逐渐变成微细球形铝粉。该公司是国家重点微细球形铝粉的生产基地,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30余项荣誉称号。

这背后,是园区围绕“微细铝粉—高端合金—终端应用”全链条的精心布局。在全国9家微细球形铝粉规模企业中,泸溪占5家,铝粉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6.8%、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2.3%,2024年实现产值14.7亿元。

众鑫新材研发生产的钒氮合金、钒铝合金等钒系列产品应用于港珠澳大桥钢材,受到国内外企业青睐。公司拥有国家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已经成为全国钒氮合金产业链的领军企业、钒系列精深加工产品生产和出口的领跑者。

近年来,泸溪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家。全县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湖南省特色产业集群。

1-7月,泸溪高新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技工贸总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工业总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8%;实缴税收1.1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7%。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韧性、更可持续的产业高地,正加速崛起。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