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李玄 柳志:激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玄 柳志  时间:2025-10-30 09:55:06

金课是高等教育领域提出的一种高质量课程建设标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新双高计划”),明确将“金课”建设作为对接产业需求、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载体,要求准确把握“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产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定位,通过课程内容迭代、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改革,破解职业教育“育人与岗位脱节、教学与技术错位”的问题,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型。对照“新双高计划”对金课建设的“前沿化、实践化、系统化”要求,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仍存在不少短板,必须紧扣政策要求,构建“产业适配、校企协同、数字赋能”的课程新生态,培养“适应产业变革、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动态更新机制。当前多数院校核心课程内容更新周期为3—5年,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领域等前沿技能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核心要求,难以及时融入课程,导致课程更新与技术迭代不同步,学生所学非岗位所需。按照“新双高计划”“课程内容紧跟技术变革、对接职业标准”的要求,需建立“技能—证书—竞赛—产业”联动的更新体系,破解课程与产业脱节问题。一是打造模块化课程矩阵。联合行业龙头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解构目标岗位的“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前沿技能”,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术要点融入课程模块,健全培养体系,实现“学完即能考证、实训即能参赛、毕业即能上岗”。二是建立迭代制度。明确校级核心课程每1—2年完成一轮全面更新;同步推广“数字化活页教材”,通过二维码链接企业真实生产视频、3D动画,实现静态教材与动态资源融合,确保课程内容领先岗位需求。三是搭建更新闭环。组建由企业技术总监、行业协会专家构成的课程顾问委员会,每季度依据产业技术变化审定课程内容;引入AI课程分析系统,比对行业招聘数据,自动预警滞后模块,形成“产业动态捕捉、智能预警、专家审定、模块更新”的闭环,确保课程始终与“产业适配”要求同频。

打造“实体化协同”的校企育人模式。当前部分院校的校企协同仅停留在企业参观、短期实习的“表层化”层面,未按照“新双高计划”要求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实体载体,企业未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实训项目开发,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匹配度不足。对照“新双高计划”“建设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要求,需构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实体运营”的协同机制。一是建设“三位一体”产业学院。按照“校企投入比例不低于1∶1”的要求,推动院校与区域龙头企业共建“教学、研发、服务”一体化产业学院,明确企业享有“人才优先录用权”“技术研发收益分成权”,院校享有“教学主导权”“师资培养权”。开设订单班,企业参与度较传统合作显著提升,契合“实体化产教融合载体”建设要求。二是推行生产项目嵌入教学。在产业学院内设立企业项目工坊,将企业真实订单、技术攻关项目转化为教学任务,落实“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要求。三是完善“双向激励”保障机制。依据“师资互聘互用”要求,建立校企双导师薪酬体系,形成“教师进企业练技能、工程师进课堂传经验”的协同格局。

创新“数字化赋能”的教学实施路径。当前一些院校还存在教学模式缺乏“数字化”,未践行“技术赋能教学”导向的现象,传统课堂讲授占比较高,项目式、情境化教学覆盖不足,AI虚拟仿真、元宇宙实训等数字化工具应用有限,难以培养学生在复杂技术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新双高计划”“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导向,需构建“虚实融合、互动协同”的教学新形态。一是推广“翻转课堂+虚拟实训”混合模式。按照“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率不低于80%”的要求,设计“课前线上学理论(通过国家级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学习)+课中虚实练技能(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操,同步用AI虚拟仿真演练操作)+课后复盘提能力(用元宇宙平台模拟复杂故障排查)”的流程。二是开展“跨专业协同”项目教学。紧扣“专业群建设”要求,依托云端协作系统与项目管理工具,结合AI智能项目管理与协作分析功能,打破专业壁垒和信息隔阂,设计跨专业项目。学生在数字空间中完成复杂任务,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协同能力”,通过AI平台对学生协作过程、贡献度及项目成果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三是建立“岗课赛证一体化”大数据评价体系,实现能力画像驱动的精准育人。突破“一张试卷定成绩”模式的局限,利用AI赋能的项目成果数字化评审工具,将“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企业项目完成质量、跨专业协作表现”等AI智能分析整合后的多维数据进行融合与智能判断,为每位学生生成动态的、个性化的能力画像,引导学生聚焦“技能达标、岗位适配”实现能力提升,并助力学生顺利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推动和支持学生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楚怡精神背景下高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耦合育人’研究”(ND248401)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