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益城益乡 此心同暖—— 一份写在益阳人民心中的幸福账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范崇源 李龙山  时间:2025-10-30 09:59:45

天朗气清,资江如同一条玉带轻拂益阳城区。(益阳市文旅广体局供图)

改造后的人民路社区干净整洁,富有韵味。张佳伟摄

人民路社区居民在公园亭子下聊天。张佳伟摄

中午时分,会龙山街道龙山港社区益老食堂,老人们在吃饭。张佳伟摄

湖南壹鑫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供图

张佳伟周青霞李智张玉春刘喜英

翻开益阳财政账本,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十四五”期间,益阳市每年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都超过80%,每年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办成十大重点民生实事。

在洞庭湖畔,益阳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温润如玉的笔触,书写着新时代的民生答卷。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温情,每一缕晨光都映照着希望,每一处街巷都跳动着幸福的脉搏。

这是一座“安居”之城。益阳市坚持把“益山益水,益美益阳”作为城市名片,加快推进区域融合和城乡统筹,在获评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这是一座“乐业”之乡。益阳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从审批提速到政策落地,从企业减负到全周期服务,把政策红利变成企业活力。

这是一座“康养”之都。益阳市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创新建设86家“益老食堂”,“小饭碗”托起“大民生”。

倾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满意度98%以上

10月23日,清晨的太阳逐渐升起,阳光洒向大地的那一刻,万物苏醒、充满活力。

益阳市资阳区汽车路街道人民路社区,居民孙桂兰和邻居们在社区公园亭子下,一边聊天、一边晒太阳,享受退休后曼妙的悠闲时光。

在人民路社区生活20余年,她见证了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不仅仅是社区面貌的变化,还是社区居民精神面貌的变化。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益阳市十年“创文路”。

2015年,益阳市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从那一刻起,300多万益阳人民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推动文明在润物无声的坚持中积淀。益阳市先后参与第五、六、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2025年5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益阳市捧回“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十年的心血,在这一刻,值了!

创文十年,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益阳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活、交通、人居环境等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十四五”以来,益阳市聚焦群众“脚下的路、沟里的水、门前的灯”等急难愁盼问题,累计实施“三微”项目426个,改造老旧小区565个、背街小巷270条、农贸市场23个,整治空中缆线3800公里,新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150余个,全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达836.12公顷。

益阳市本级投入的城市卫生和秩序维护资金约2.7亿元,城市建设项目投入超20亿元。如今的益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洁序美”成为常态,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走进人民路社区,清一色的红色外立面将上世纪的老旧房屋装扮一新,社区内建有红色党群驿站、众创空间、智慧书屋、爱心食堂、许国良画室、垃圾分类宣讲中心、居民代表服务中心等多个文明实践场所以及红军苑街心公园、红军苑红色教育基地、小游园文化广场、法治走廊、传统文化走廊、综合小运动场等便民文化设施。

“以前垃圾乱扔、杂物乱堆,空中密密麻麻的电线像蜘蛛网,现在一去不复返了。”孙桂兰笑着说:“一些朋友还在问这里有没有房子可以租住。”

益阳市颁布实施《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开展文明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和文明有礼等“八大文明行动”,广大市民在参与创建中提升了境界,在共享成果中增强了认同,文明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彰显。

全市创成全国文明村镇20个、全国文明单位23个、全国文明家庭4个和全国文明校园6个;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96个、实践站1443个,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563个。

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全体市民的“自家事”“分内事”,市民参与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益阳市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科科长梁平这样形容群众的变化:“从边上站到拍手赞再到主动干。”

孙桂兰就是从见证者变为参与者再到倡导者,如今的她,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主动带头开展志愿服务。

在益阳,像孙桂兰这样的志愿者有67.2万名,他们活跃在每一个角落,凡人善举层出不穷,诚实守信、遵德守礼、互助友爱蔚然成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段意花、张小毛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唐上君、马昌杰等11人获评“中国好人”,129人获评“湖南好人”,21人获评“新时代湖南好少年”。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岸的身影,成为益阳形象的鲜活名片。

如今的益阳,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益阳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着力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常态化保洁力度,开展“十乱”集中整治,规范流动摊点、越门经营,整改不文明行为;全域推广片组邻“三长制”,形成了“邻里商”议事、“山乡尚礼”便民服务等治理品牌,市民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8%以上。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温度,企业家干事劲头足

进入第四季度,位于桃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湖南壹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鑫科技”)智能化生产车间,24小时满负荷生产专业解决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器等产品光学设计方案的光学薄膜涂布。“今年公司产值将比去年翻一倍,预计突破1.2亿元。”对于年度冲刺,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柳信心满满。

2022年9月,桃江县从深圳市招商引资签约壹鑫科技。壹鑫科技将投资2亿元的“光学薄膜涂布建设项目”落户桃江高新区。该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办证,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用时不到9个月,创造了“桃江速度”。

王柳介绍:“公司老板是桃江女婿,他将项目落地桃江,一个是出于情怀,另外一个是看重这里的营商环境。”

2022年,壹鑫科技负责人邱成准备将产业转移至内地,先后到湖南、江西、湖北多地考察。得知邱成意向后,桃江县领导带着诚意远赴深圳洽谈。

“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一直都是高新区的工作人员主动服务和全程帮办代办,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加速度’。”王柳回忆。

2022年9月,壹鑫科技与桃江县签约;12月拿地开工;2023年6月,便实现试生产;2023年9月正式投产,半年便实现产值2900万元。邱成坦言:“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益阳市委、市政府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连续三年部署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将市县两级优化办工作职能从发展改革委划转至政府办,定期调度、督查、通报、讲评,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打造为“一把手”工程。设立“企业家日”,打造“银城会客厅”,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产业链制度,组建十个产业链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助企纾困行动。

在益阳投资兴业,办事效率更快。益阳市建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一朵云”,推行政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远程导办”“秒批秒办”,水电气联合报装等34件“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75类证明在300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免提交,30余类证明实现“一站式”全程网办。目前,企业开办由2020年3个工作日压减至0.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由230、50个工作日压缩至54、29个工作日内;用水用气报装时长由2020年25个工作日压减至11个工作日;外贸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时间平均缩短0.5天以上。

在益阳投资兴业,经营成本更低。益阳市打造“政策超市”,推行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截至目前,线上累计办理惠企事项17967件,服务企业19077家,兑付资金达2.78亿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督促银行业机构创新贷款业务模式,搭建银政企融资对接平台,推动上市后备企业提质扩容,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截至2025年9月,全市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0年降低1.97个百分点,为实体经济让利超50亿元。出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8条措施,通过集中供热、虚拟电厂等,加大用水、用气、用热优惠力度,每年为企业降低综合运营成本4亿元以上。

办事效率高、经营成本低,这两块,王柳深有体会。前不久,桃江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左琦了解到壹鑫科技符合“设备更新补贴”要求,便主动联系王柳并协助在1天时间内完成6个部门的盖章任务,帮助企业顺利拿到补贴。

“在桃江,政府部门都很主动热情,在办事过程中没有碰过钉子。”王柳说。

今年2月,壹鑫科技用于储存废液的危化仓饱和,对于危废品的处置陷入困境。由于益阳市暂时没有符合要求的危废品处置企业,陈左琦便帮忙联系长沙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在益阳,行政监管更暖。益阳市出台《益阳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十条措施》《益阳市行政执法文明规范》,建立“预约式体检”“预告式检查”“企业宁静生产日”等制度,推行“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等措施,探索设置执法“观察期”,建立强制措施或重大行政处罚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梳理更新涉企柔性执法“四张清单”事项379项,全市行政执法单位通过“柔性执法”累计减轻、免罚金额近亿元。

2024年,益阳市有4个县市区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秀县市区,园区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3位。

推出“益老食堂”助餐服务,老年人吃得好又实惠

每天上午11时许,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会龙山社区的益老食堂便飘出饭菜香。12时,老人们准时围坐在一起吃饭。

梅菜扣肉、红烧排骨、西红柿炒蛋、海带汤……两荤两素一汤,厨师每天变着花样准备餐食。

老人中,有熟面孔、也有新面孔。

居民肖桂青退休后便成了益老食堂的常客,其爱人到北京带孙子,自己的一日三餐便都在这里解决。

“这里的饭菜干净又好吃,性价比也高,一餐只要10元。”肖桂青说:“因为我有痛风,痛风犯了,志愿者还会将饭菜送上门。哪一天没去,志愿者会打电话询问身体情况,真的太贴心了。”

2022年,会龙山社区益老食堂筹建;2024年上半年正式开餐。开餐以来,每天就餐人数都在30人以上。

益老食堂是怎么来的呢?

居家养老的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吃饭难”“吃好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益阳市聚焦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于2022年在全省率先打造益老食堂老年助餐普惠型社区食堂,从扩大和优化老年助餐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支持政策、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等四方面着力,用一餐饭的暖心温度,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浓度。

2022年4月,益阳市成立联合调研组,对8个县(市、区)的78个社区18957名老人进行助餐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有助餐服务需求的占49.9%,其中5个县市区的需求比例超60%。

当月,益阳市便在中心城区3个社区开展益老食堂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异常火爆。益阳市连续两年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出台《益阳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布局,让益老食堂“办得准”。

益阳市利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养老机构、福利彩票销售点、餐饮企业等设施改造建设62个城区益老食堂。探索农村助餐路径,整合闲置设施或老年人活动较为集中的商超、文娱场所,发挥老龄协会等组织作用,建立24个益老食堂。目前,全市益老食堂达86个。

为让益老食堂“办得好”,益阳市采取市场化扩供给,在保障老年人就餐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亲子餐、健康餐、自助餐等,让益老食堂对外营业、自我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选拔组建“红邻骑手”队伍、志愿者团队等提供集中配送和上门服务,打通助餐“最后一百米”。引入数字化监管平台,在老年人申请助餐环节核对、上传身份信息和补贴信息等方面,实现刷脸付款、线上订餐、补贴落实等一体化解决。

为让益老食堂“办得久”,益阳市坚持财政和社会投入同步发力,通过政府补一点、慈善募一点、企业让一点、老人交一点筹资,坚持“兜底+普惠”导向,在优先保障低保、特困供养老年人助餐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提供2-10元助餐补贴和2元配送补贴。精细管理运营,统一设施设备配备,补贴标准、管理制度、举报电话等上墙公示,饭菜搭配营养均衡并留样备检,确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一碗暖心饭、盛满民生情!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