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阳城区建成一批小游园、游园步道,提升市民幸福感。图为人们在青龙洲上洲桥上休闲。杨兰锋摄

益阳电厂三期项目今年正式投入运营。图为全球最高冷却塔。张荣华摄

益阳市全力推进新一轮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激活农业农村发展“一池春水”。钟浩摄

大通湖区生态修复项目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钟浩摄

益阳重要文旅项目明清古巷强势出圈,今年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杨兰锋摄

益阳清溪村的“文学+文旅”模式入选全国文旅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张荣华摄

益阳乡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图为安化黄花溪村打造的网红打卡点。张荣华摄

益阳市持续实施“三微”改造项目,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城市温度。图为市中心城区一角。张荣华摄
邢玲周青霞
资水欢歌,激荡发展强音;洞庭潮涌,澎湃奋进力量。
当时代的画卷铺展至“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益阳这座千年古城,以一场波澜壮阔的实践,在银城大地上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益阳儿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锚定“三高四新”宏伟蓝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书写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益阳的精彩篇章。
五度寒暑,勠力同心;五载耕耘,硕果盈枝。银城大地,处处跃动着发展的脉搏,升腾着希望的景象——经济总量突破两千亿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动能澎湃涌动,民生福祉温暖人心。从智能制造车间里的机械臂精准舞动,到广袤田野上的智慧农业描绘丰收画卷;从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到新兴产业的拔节生长;从“安化黑茶”茶香万里长,到“大通湖治理”经验亮相央视……一幅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图景,正在这方热土上徐徐展开。
产业跃迁,锻造“富饶益阳”硬实力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硬支撑。
“十四五”期间,益阳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4年达到2268亿元,前四年年均增长5.2%。数字背后,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刻变革: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7.3:42.8:39.9调整为2024年的16.5:43.1:40.4,“二产提质、三产扩容”的特征明显,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愈发牢固。
“老树”发“新枝”,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走进桃江县的竹木产业园,机器轰鸣,竹香四溢。曾经的“小散弱”通过整合升级,已形成产值占全省约20%的生态竹木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安化黑茶不仅香飘万里,更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仍在续写。南县稻虾米捧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擦亮了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建材家居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年均增长7.5%,在转型升级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新苗”成“大树”,优势产业集群成势。
在赫山区和资阳区,铝电解电容器、PCB(印制电路板)产业熠熠生辉,先后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达8.7%,稳居全省第三位,一条条产业链正加速聚合成势。文化旅游产业产值年均增速高达15.60%,山乡巨变第一村通过5A景区省级初评,清溪村的“文学+文旅”模式入选全国文旅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文化IP正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
“智造”赋新能,新兴产业未来可期。
在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紧生产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碳陶刹车盘。“这是国内首个应用于量产汽车的碳陶制动盘,技术突破带来了市场蓝海。”企业负责人介绍。金博股份的突破,是益阳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安化抽水蓄能项目作为湖南最大、全国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正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强劲“绿色动能”。全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投入超120亿元,新能源装机规模达200万千瓦,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加速构建。
“数字”驱变革,智赋万企动能澎湃。
数字经济浪潮下,益阳高位推动产业数字化。艾华集团的“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奥士康建成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十四五”期间,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82家,44家企业完成贯标获证。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创新引领,激活“创新益阳”源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益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1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4倍,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惊人的27.5倍。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突破“首字号”,抢占技术制高点。
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在大通湖成功投运,勾勒出未来农业的智慧图景;国内首台、全球最大规格剪切型GN700密炼机下线,彰显高端装备制造的硬核实力;国内首创使用碳热场的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首台宽色域高品质热转印真彩软标设备……一批“首字号”创新成果的涌现,标志着益阳在部分领域正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搭建“强平台”,构筑创新策源地。
“十四五”期间,益阳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各类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超200家。益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成功创建,赫山区建成省级创新型县市,沅江市入选建设名单,桃江、南县经开区转型为省级高新区。创新平台的集聚,为人才、技术、资本的碰撞提供了广阔舞台,12项省科学技术奖、79个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是这片沃土结出的硕果。
改革“破藩篱”,优化营商新环境。
改革与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全面完成,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民营经济30条”全面落实,全市经营主体达43.3万户。“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效明显,政务服务效能全省前列。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全面推行“121工作法”,问题解决率高达96.7%。“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正成为吸引要素集聚的“强磁场”。
开放协同,拓展“开放益阳”新空间
益阳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省战略,在更大空间格局中谋划自身发展,开放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十四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50%以上。信维电科MLCC、艾华四期、益阳电厂扩能升级等一批重大产业和能源项目投产,安化抽水蓄能、金塘冲水库等战略性工程有序推进,为长远发展积势蓄能。
消费市场活力涌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6%,累计增长34.2%。从惠民购车节到“益阳味道”美食季,从乡村振兴农展会到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一场场促消费活动点燃了城乡消费热情。电子商务活跃店铺约1.5万个,南县罗文涂鸦、益阳明清古巷成为夜间消费新地标,“十四五”旅游总收入达1561.75亿元。
区域协同步伐加快。
“东接东融”战略深入实施,279家规模工业企业与长株潭728家企业建立紧密业务合作,艾华集团、汉森制药等44家链主企业与长株潭186家企业携手共进。161项高频事项实现“跨市通办”,与长沙建立异地代收代办机制,要素流动更加顺畅。
强中心城区战略稳步推进,7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聚,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565个,棚户区改造完成1.2万套,团洲南路、梓山东路等断头路拉通,明清古巷重现风采,资阳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经验获商务部推广。一个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中心城区正在崛起。
开放能级不断提升。
对外贸易实现“破零倍增”,本地货源占比提升至90%以上,PCB、电容器出口额同比增长超20%。市级外贸平台益阳长盈贸易公司组建运行,安化黑茶、桃江笋竹等入选省级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招商引资精准发力,通过“港洽周”“沪洽周”等平台,累计签约项目184个。湘商回归成效显著,累计新注册企业230家,到位资金709.4亿元,游子归巢,反哺家乡,成为益阳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水青山,描绘“绿色益阳”高颜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期间,益阳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资水蜿蜒,碧波荡漾。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9%,无劣V类水体。曾经困扰城市的12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资水流域历史遗留矿山重披绿装。大通湖的蝶变尤为耀眼,其生态修复项目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治理经验两度登上央视《焦点访谈》,从“水下荒漠”到“草长莺飞”,大通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土壤和固废管理稳步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
单位GDP能耗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龙岭产业开发区、益阳高新区等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47家。118家企业实施自愿性清洁生产。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较2020年增长130.45万千瓦,达222.72万千瓦。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绿色保障。
民生为本,书写“幸福益阳”暖心事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益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3.92%。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完成246座水库除险加固,桃花江灌区等焕发新生。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布局,4G网络全覆盖,5G基站达8727个,每万人拥有23个,中心城区、重要功能区实现5G连续覆盖。公共、专用充电桩达4255枪,为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以来,益阳市累计促成就业超1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年均增长6.34%。健康益阳扎实推进,三级公立医院达9家,医联体27个,成为全省首个“互联网+医疗急救”先行先试城市,成功获批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8.57万人,资阳区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安全底线牢牢守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总产稳定在230万吨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65.9万亩,粮食仓容268万吨,获评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州。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十四五”末电力装机规模可达640万千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当“十四五”的壮阔画卷徐徐收卷,益阳交出的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更是一部在时代激流中劈波斩浪的奋斗史诗。从电容器产业集群闪耀三湘到碳陶刹车盘驶向世界,从文学之乡滋养精神家园到智慧医疗护佑百姓健康,在“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引领下,益阳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力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益阳新篇章。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益阳,这座承载着历史荣光与未来梦想的城市,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必将为“十五五”的宏图画卷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