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望见美好 城就未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31 11:13:42

望城区月亮岛街道城市风光图。龙宇摄

雷锋志愿者悉心护送行动不便的游客。(望城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供图)

唐慧汤凡

长沙西北,湘江之滨,一座高品质现代化幸福之城正加速崛起,它就是雷锋家乡望城。近6年来,望城区吸引了30多万人来此安居乐业,成为省会长沙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

人口引力的背后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强大潜力,更蕴藏着基层善治的重要密码。

城市之美,美在善治;善治之道,要在人和。作为省会长沙最年轻的城区,望城区坚定“一二三六”发展思路,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入落实“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坚持以“党建聚合力”为引领,全面实施基层党建“书记工程”、党员“闪亮工程”、支部“堡垒工程”,以“聚”破题、以“质”解题、以“美”答题,充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建设产强、城美、民富、人和的现代化新望城。

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批“全市做标杆、全省走前列、全国争一流”的特色基层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蔡锋表示,要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起城市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民生活品质,不断书写党群同心、邻里和睦、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新篇章。

从烦人心到抚人心

区域化党建机制点亮最美城市地标

金秋时节,天气渐凉。傍晚6时,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望城区丁字湾街道的“石乡夜市”才刚刚“苏醒”。70余个摊位陆续开张,摊贩们忙碌起来,热气、香气氤氲开来,摊主的吆喝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食客的欢笑声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

“石乡夜市”位于芙蓉北路丁字段,紧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是附近高校学生及居民的“深夜食堂”。

谁曾想到,这里两个月前还是令人头疼的治理痛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与城管反复上演“猫鼠游戏”,不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还常造成交通拥堵,“12345”热线投诉不断。

今年上半年,丁字湾街道召开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组织城管、市政、环卫、交警等多部门共商共治,达成了“堵不如疏”的治理共识,随后借着芙蓉北路整治的契机,建起了这个规范化的夜市。9月1日,“石乡夜市”正式开门营业,成为望城新晋美食地标。

从城市治理的“痛点”到“亮点”,“石乡夜市”的美丽蝶变是望城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望城区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立足区情实际,深挖“党群共治”潜质,制定出台《长沙市望城区深化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构建起“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强领导、抓落实,望城区健全区域化党建领导机制,建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常委领导任副组长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动态更新管理“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常态长效推进“双报到、双服务”,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目前区级层面第一批次签约共建单位17家,启动实施共建项目60余个,涵盖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

在区级示范带动下,各街道积极响应行动,区域化党建机制在城市基层治理一线全面开花结果。

丁字湾街道吸纳17家驻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入街道“大工委”,以“三张清单”为抓手,推行项目负责制,发布街美共治、党群共育等5大共建项目;

乌山街道聚焦服务园区发展,联动辖区高校、经开区企业及相关单位,打造“楠才友约”人才服务品牌,从“小切口”入手破解企业和职工实际难题;

高塘岭街道紧扣辖区企事业单位集聚特色,以“需求对接精准化、资源整合系统化、服务供给品牌化”为主线,打造政企社多元协同治理示范样板;

月亮岛街道19个村(社区)党总支与长沙市第四医院(长沙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9个党支部精准结对,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夜间经济场景,开展“中医夜市”义诊,累计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

据统计,全区7个街道累计吸纳236家驻点企事业单位,召开联席会议106次,达到“搭建一批共建平台、共建一批合作项目、解决一批实际问题、探索一批治理模式”的良好效果。

从一群人到一座城

19万名志愿者绘就最美红色风景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望城区文旅消费市场“热辣滚烫”,累计接待游客达14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其中,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连续8天上榜长沙景区热力榜。

在文旅市场“出圈”的背后,一抹抹志愿红成为最美丽的风景。

铜官窑古镇游人如织,国风乐园的飞檐下、铜官窑博物馆的展柜前、老街的青石板上,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小窑火”志愿者格外醒目。他们或耐心指引路线,或生动讲解文化,或暖心帮扶游客,以专业、贴心的服务助力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有位外地游客拉着我的手说,‘望城的志愿者比风景还暖’,那一刻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一名连续服务8天的志愿者开心地说道。据悉,国庆期间“小窑火”志愿服务队累计解答咨询超2万次,协助处理突发情况30起。

这场双向奔赴的温暖,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也是志愿服务与城市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望城区持续擦亮“雷锋家乡”特质,坚持“党建红”引领“志愿红”,把志愿服务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将其纳入党员教育管理体系,依托党员承诺践诺、认领“微心愿”、“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机制开展实践活动,打造“雷锋家乡党员说”“雷锋家乡学雷锋”“学习身边榜样”等党员教育品牌,选树“雷锋之星”“微光·我是党员”等基层先进典型,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加快建设新时代更具影响力的“雷锋志愿者之城”。

赋能文旅发展,铜官街道四个城市社区联合打造“‘陶’好你”志愿服务品牌,以党员、片组邻“三长”为骨干,培育志愿者400余名,聚焦“赋能文旅”“温暖银龄”等核心需求,提供路线指引、陶艺解说、应急处置等服务,年均服务游客10万人次;

扮靓美好家园,白沙洲街道响堂湾社区党总支与南雅望城学校党支部联合开展“巧手共绘·文明有邻”创意涂鸦志愿服务项目,社区志愿者协同学校师生将朴素的井盖换上“新装”、把废旧轮胎改造成艺术花器,共绘“邻创花园”;

延伸社区服务,大泽湖街道东马社区联动湖南工商大学北校区、望城恒康医院、街道社工站等力量,共建“未来社区学院”,并针对辖区内不同年龄层次群体,创新打造“e启学”“霞满天”等优质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雷锋家乡望城,雷锋精神沁润城市肌理、融入时代脉搏,学雷锋、当先锋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19.38万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743支,累计服务时长超260万小时。

从有没有到优不优

精准帮扶体系书写最美民生答卷

情暖桑榆,爱满重阳。今年10月是我国第16个“全国敬老月”,望城区全区上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敬老爱老之风浸润城市社区的每个角落。

银发长者精神矍铄、舞步铿锵,稚子童声清脆、笑容灿烂……10月29日,重阳节当天,望城区高塘岭街道东湖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暖意融融、欢声不断,一场以爱与陪伴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正温情上演,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此次文艺汇演是东湖路社区重阳系列活动之一。该社区积极链接联诚雅郡舞悦团舞蹈队、联诚雅郡幼儿园、暄美齿科、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辖区资源,精心策划开展了健康义诊、文艺汇演、爱心午餐等暖心活动,为辖区4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送上节日祝福。

“饭菜香,人情更暖,社区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了。”品尝完重阳爱心午餐后,社区老人王娭毑动情地说道。

此外,针对空巢老人、行动不便老人等重点人群,东湖路社区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开展定期走访、常态慰问,确保关爱服务不落一人、精准到位。

“一老一小一困”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是检验城市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尺。

近年来,望城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细化服务“一老一小一困”重点群体,深度融合“三长制”与“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以多方联动提供多样化服务供给,织密民生服务网,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生活品质。

数智赋能,精准摸排。将基层党组织深度嵌入网格化管理,借力“雷锋哨”“数赋村社”等数字平台,推动党员、三长、志愿者等下沉网格,常态化开展网格化走访、入户调研,建立特殊群体动态档案库,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结对帮扶,精细管理。创新实施“星光”计划,在机关、社区党员中全面开展党员亮身份包楼栋行动,深化党员承诺践诺机制,引导党员每年公开承诺至少1-2件民生实事,细化“党员联户+支部帮扶”双重保障机制,推动帮扶力量向重点人群精准聚焦。近年来,全区3.4万余名党员承诺践诺15万余件。

专业护航,精心服务。招录社区专职工作人员105人,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慈善资源,鼓励街镇建立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指导和培育社会组织840家,构建“社工+党员+志愿者”服务模式,为重点帮扶人群提供健康义诊、免费理发、爱心助学、课后托管等服务。

散是满天星,聚是燎原火。党建聚力,组织下延、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服务下移,基层治理细“治”入微、向“美”而行,善治之花芬芳满城,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如今的望城,基层治理提质,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幸福之城、未来之城。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