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典波通讯员李普林余洪均
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平江县加义镇义口村的无土天麻栽培厂房内却温暖如春。整齐排列的培育架上,一颗颗天麻种苗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成长,仿若一颗颗深藏的“金疙瘩”。
“天气变化,这个基质湿度合适不?”义口村党支部书记喻跳如用指尖捻起一把栽培料,转头向“田间课堂”授课教师李稳顺请教。李稳顺胸有成竹地说:“这个蛮好!入冬后,要特别注意湿度的把控。”
就在几天前,喻跳如在加义镇党委党校的“共富课堂”里,和几十位村支书、党员骨干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记本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句话下面,被他画上着重号。
“过去总说‘绿水青山’,可就是找不到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子。”课间交流时,喻跳如介绍,“共富课堂”就像及时雨,让村民的致富思路变宽了。义口村探索无土天麻种植,不占良田,一年两收,效益远超传统作物。
义口村无土天麻试种成功的消息随即传开,在“共富课堂”微信交流群里引发热议。目前,平江县有37个村踊跃报名,准备首批跟进,规划种植无土天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三农”工作指明方向。在平江,如何将乡村全面振兴蓝图转化为乡村实践的生动图景?平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全面推行“党建联建·产业联盟”模式,将“共富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分散的村庄“握指成拳”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浯口镇田湖村的白玉丝瓜基地,连片温室大棚绿意盎然。“往年这时候早就歇了,现在加入产业联盟,冬春茬丝瓜价格能翻一番。”种植大户江涌泉的言语中满是干劲。由田湖村党支部牵头,联合周边10个村成立丝瓜产业联盟,统一技术、标准和品牌,带动村集体和农户稳定增收。
余坪镇余坪社区,由平江县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与家乡党组织共建的党建联建产业基地内,机器轰鸣奏响“共富曲”。“带娃、挣钱两不误,每月3000多元收入稳了。”就近打工的村民吴卫卫告诉记者,通过“一企联一村”,企业解决用工难题,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这样的基地(车间)在平江已建成超100个。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平江地道的红薯粉……”冬日的南江镇桥东村,“幕阜乡味”直播间人气持续火爆。曾经藏在深闺的土特产,如今搭上“直播快车”飞向全国,倒逼着产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升级。
平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平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党建+”发展模式,强化“造血”功能,让乡村振兴画卷越绘越美。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