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机关党建>文明创建>文明风尚

文明中国·湖南 | 文明“五在” 幸福满郴城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3 10:51:05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积极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坚持“五在”理念,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努力把郴州建设成一座生机勃勃、神采奕奕、温情脉脉、人见人爱、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市。

“五在”即文明在“心”、文明在“行”、文明在“境”、文明在“止”、文明在“统”,相辅相成,相向而行,吹开花千树,幸福满郴城。郴州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桂阳县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新增全国文明村镇11个、全国文明单位9个、全国文明校园2所、全国文明家庭2户。

坚持文明在“心”:以思想引领筑牢精神根基

好人典型代表落座主席台观看“湘超”比赛。

10月5日,湘超联赛郴州队主场对战株洲队,“湖南好人”黄军朵等30名好人典型受到特殊礼遇,身披绶带C位观赛。

2012年以来,作为郴州市苏仙区志愿者联合会“温暖回家路 关爱流浪乞讨人员”项目负责人,黄朵军从“心”出发,助人行善,先后帮助100余名流浪者、迷途者找到了家。

“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把爱心传递下去。”这就是黄朵军的不改初心。

“坚持文明在‘心’,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道德的力量深深植入市民心中,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郴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阳说。

崇德向善,既要入脑,更要入“心”。怎么做?答案就是:选树好人典型,讲好榜样故事。

郴州市积极推动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开展“大爱林邑 好人真好”等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建立“三荐三评机制,即群众推荐、组织举荐、个人自荐,基层初评、专家复评、社会公示,严格把好新时代“好人典型”的选树标准。截至目前,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人、中国好人73人(组)、湖南好人238人(组)、新时代湖南好少年22人(组),省级以上“好人典型”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组建“郴州市好人故事宣讲团”,深入挖掘并传播好人故事。采用“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模式,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好人歌曲+好人事迹宣传短片+好人故事宣讲+微访谈”的形式,累计开展“六进”宣讲28场次,有力推动了“学好人、践善行”蔚然成风。

坚持文明在“行”:以实践养成培育文明自觉

“好人典型”在北湖区保和瑶族乡开展义诊活动。

老祠堂变身文明实践新阵地,让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月峰瑶族村村民曾天明惊喜不已:“隔三岔五,这里不是来了义诊,就是来了义剪,还有免费农技推广。”

“我们一方面搭建多元实践平台,解决在哪‘行’的问题;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解决‘行’什么的问题。”郴州市文明办李焕志说。

实施文明实践 “五有五好” 提升行动,按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基地)2659 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文明实践网络全覆盖,持续扩大 “十五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等资源,依托 “老祠堂” 打造乡风文明新阵地,深化拓展 “文明实践版图”,确保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切实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从一群人到一座城,从 “要我做”到“我要做”,文明创建从“认知” 走向了 “行动”。

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佳节”等主题实践活动。

组织党员志愿者进社区 “双报到”、认领微心愿、爱心送考,开展理论宣讲、“三下乡” 等活动 1200 余场次,惠及群众近 16 万人次。

坚持文明在“境”:以环境熏陶涵养城市气质

郴州市城区鸟瞰图。

文明在“境”,就是要以环境塑造为抓手,通过优化空间、统筹城乡,让文明浸润城市肌理,涵养独特气质。

华灯初上,北湖区百货站小区(原郴州市百货采购供应站的家属区)内的百兴亭开始热闹起来,小区居民在凉亭前跳起了广场舞。

“以前,这里是片荒地,长满了杂草。后来,小区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利用荒地建设凉亭。”小区居民李海奇记忆犹新地说。

从无人管理到居民自治,从问题小区到文明小区,百货站小区实现精彩蝶变。

郴州以民生为导向,以融合为路径,不断推进城乡文明全域覆盖,打造宜居人文环境,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深化“四和四美”小区建设,开展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十件微实事 温暖一座城”活动,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人文环境,以精准服务回应民生需求。

以“和美”细胞工程构建文明生态圈,将文明创建延伸至村镇、单位、家庭等社会末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推进西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带(文明实践综合体)建设,将文明创建的脉络延伸至城乡各个角落。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方位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颜值”与“气质”共存、“面子”与“里子”兼具,和谐温润成为郴州最独特的气质。

坚持文明在“止”:以制度规范树立行为标尺

苏仙区瓦灶村“崇德向善积分银行”揭牌仪式

文明在“止”,为文明行为划定边界,推动城市文明从 “自发” 走向 “规范”。

在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几张板凳,一群村民,“板凳课堂”宣讲移风易俗故事,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

在郴州苏仙区西凤渡镇瓦灶村,村民凭积分即可到“崇德向善积分银行”兑换洗衣液、食用油、餐巾纸等生活用品。“崇德向善银行是以户为单位,覆盖所有村民。通过加分和扣分,引导和鼓励村民从小事做起,积德行善。”瓦灶村村支书邓明雄说。

郴州市聚焦改善等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推动城市文明从“表面美”向“深层优”转变。

畅通 12345 热线等举报渠道,鼓励市民“随手拍” 曝光不文明行为,发动群众及时监督、举报不文明现象,形成聚焦公共秩序、市容环境等13个重点领域,出台《郴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郴州市民文明公约》《郴州市民“十要十不要”基本行为规范》《郴州市文明健康生活“十大倡议”》,明确32项重点治理内容,将广场舞扰民、遛犬不拴绳、高空抛物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症痼疾” 纳入法治框架。

建立“发现-交办-整改-验收”闭环机制,开展占道经营、缆线杂乱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将陈规陋习治理、市容环境改善等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推动城市文明从“表面美”向“深层优”转变。

畅通 12345 热线等举报渠道,鼓励市民“随手拍” 曝光不文明行为,发动群众及时监督、举报不文明现象,形成“全民监督、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坚持文明在“统”:以统筹思维凝聚创建合力

仰天湖瑶族乡干部志愿者帮助受伤游客处理伤口。

人人都是文明形象,个个都是文明力量。

“十一”假期,北湖区仰天湖大草原,如画的风景,文明的服务,赢得万千游客的满屏点赞。

10月3日,游客任女士在山坡突发休克晕倒,由公安民警、消防救援、医护救护、乡村干部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快速响应,10分钟内即将患者转运至山下救护车,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广东摩友彭先生车胎漏气,正当无助时,路过的安源村村民志愿者主动上前,联系修车师傅、协助维修,十分钟排除故障。

统筹,聚力,重塑,这是比山水更美的风景。

郴州市以“统”字为纲,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制度机制。

与此同时,成立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机制,依托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会、好人协会发动群众,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文明创建组织体系。

市文明办牵头抓总、整合宣传、教育、城管等 27 个部门资源,不断延伸文明创建触角,串联起文明社区、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风尚行动,推动各部门在专项整治中协同配合 形成 “一处发力、多方响应” 的联动效应。

苏仙岭的晨雾,高椅岭的丹霞,仰天湖的草原,斑马线前的礼让,公交车上的让座,敬老院里的守护……

这是郴州市文明办推出的深情“家书”——《郴州遇见你》,唱响了城市的美,唱响了城市的善。

“文明在心” 铸魂,“文明在行” 塑形,“文明在境” 润城,“文明在止” 立规,“文明在统” 聚力。

文明之花尽情绽放,文明之光绚丽夺目。这就是文明郴州、大爱郴州!(来源:郴州日报 记者 陈红军)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