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交流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传播行为的重要目标。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潮流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为了更好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力量。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性战略为引领,开拓国际传播新局面。在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进、全球发展格局深度变革、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动荡的大背景下,“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02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样,一经发出便引发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同并不断转化为广泛实践。四大全球倡议之所以能引起全球共鸣,其底层逻辑是具象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契合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为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了正确理念指引。四大全球倡议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系统性战略引领,搭建了系统框架,是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世界认可与赞誉;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推动国际社会认同度持续提升。这些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始终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和全球视野,在解决全球问题、国际传播实践中不断融合和升华,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开辟了新路径,为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凝聚了新共识。
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放眼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交流交往日益紧密,利益高度融合,资源广泛共享,彼此相互依存,人类命运与共。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重要参考。中国主张植根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传统,直面世界“和平、发展、安全、治理”挑战,在国际事务中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性主张,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治理范式。中国智慧则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将“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传统理念与现代治理实践相结合,为全球治理提供文化根基。中国方案则体现在具体实践中,要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通过务实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承担更多责任、在合作共赢中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更大贡献。扮演好新的国际角色,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责任,要科学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VR、AR等新兴技术、新手段的迭代发展,积极适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手段,讲活故事、讲清事实、讲明道理、讲好情感,着力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尊重不同国家和不同文明,使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相互尊重、和平发展、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出发,注重从胸怀天下、协和万邦的叙事视角,积极主动设置世界性议题,用好高端智库交流渠道,努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理念、主张、方案;积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不同文明的平等地位,维护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开创中华文明的未来,谋划世界文明和谐发展;要用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赛事平台,用好中华传统节日载体,用好海外文化阵地,用好多种文化形式,让中国形象赢得更多的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要以技术赋能与话语重构创新国际传播,积极适应国际传播领域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着力推动不同文化在网络渠道的交流互鉴,特别是注重把知华友华的海外“网红”请进来,让他们身临其境,沉浸式、立体式讲好讲活中国故事,消除误解;积极拓展国际传播渠道,用好新闻发布机制,积极发挥中央国际传播媒体和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作用,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文化走进来,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升国际传播实效。
【作者系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调研课题湘政研会字(2025)4号“课程思政引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