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舒歆棋:传承湖湘红色文化 赋能青春担当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舒歆棋  时间:2025-11-21 12:29:11

今年5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文章《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文章指出,要最广泛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立足当前新起点,应传承并用好用活湖湘红色文化这一宝贵资源,通过筑牢价值根基、拓展实践场域、创新传承载体等系统举措为青年铸魂赋能,将红色基因内化为青年的精神内核与行动自觉,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筑牢价值根基,塑造青年的精神内核。湖湘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湖湘红色沃土,具有跨越时代的生机活力。应着力构建“理论著述+生动读物+融媒体产品”“理论深度+情感温度+时代鲜度”的多维育人范本,引导青年在湖湘红色文化经典文本研读与历史发展探源中筑牢信仰之基。一是以经典文本深化“理论深度”,夯实思想根基。引导青年研读《湖湘红色基因文库》等著作,廓清历史脉络、领悟思想真谛,构建清晰的理论认知框架。二是以英模事迹传递“情感温度”,促进价值认同。如以投笔从戎的邓华上将、慷慨赴死的向警予烈士、毕生躬耕的袁隆平院士、在科技攻关前沿担当重任的青年工程师易力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标杆为生动教材,让青年在深切的情感共鸣中见贤思齐,完成从认知到认同的价值飞跃。三是以时代化解码与转译凸显“时代鲜度”,实现精神内化。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心口相传的叙事方式,将红色基因的精神密码有机融入其审美潮流,实现价值的无缝传承,推动青年将家国情怀升华为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把气节风骨淬炼为对理想信念的坚贞不渝,夯实湖湘青年精神内核中坚实的价值根基。

拓展实践场域,淬炼青年的担当本领。传承湖湘红色文化,实践淬炼是关键。应着力推动湖湘红色文化教育从相对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向“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多元联动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生态。一是抓好课堂主渠道。将湖湘红色文化精髓深度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鼓励高校思政团队等对湘籍革命家、思想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进行系统梳理与现代表达,让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二是用好社会大课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应常态化组织青年深入我省各类红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奔赴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鼓励他们在积极承担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等现实任务中经受锻炼,实现知行合一。三是激活网络新空间。开发红色资源数字产品,拓展线上教育阵地,使湖湘红色文化传承突破时空限制,更加鲜活、更具吸引力。如2025年“寻美潇湘红”湖南省第二届红色微短剧大赛以1700万人次的线上互动量,印证了湖湘红色文化题材在线上的强大号召力。

创新传承载体,激活青年的内生动力。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应与时俱进创新湖湘红色文化传承载体,增强红色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一是加大技术赋能。积极运用VR/AR、大数据等新技术,对湖南境内革命历史文物进行数字化复原和可视化呈现,打造如“数字毛泽东纪念馆”“虚拟湘江战役”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实现对湖湘红色文化的智能化传播。同时持续推进全省红色场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馆园融合”和“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建设等。二是促进创作转化。鼓励和支持青年群体基于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红色动漫创作、湖湘英模主题文艺创作、文创产品设计等,让青年从被动的受众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和创作者,在创造与互动过程中深化理解、凝聚认同,实现湖湘红色基因的内化,有效突破代际传递局限。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将湖湘红色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打造湖湘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设立湖湘红色文化研究项目、发挥湘籍红色榜样引领作用等方式,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安排,确保湖湘红色基因对一代代青年形成源源不断、润物无声的滋养。

【作者系湖南信息学院副教授。本文为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传统道统的现代转换:湖湘文化‘以证论统’赋能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生成机制研究”(2025CSSKKT37)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