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城市向南 天心向新——长沙市天心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1 12:36:24

湘江东岸流光溢彩。

天心数谷。

项目签约现场。

五一商圈,新消费品牌孵化地。

天心区人才公寓——悦心美寓。

暮云片区美丽乡村。

长沙奥体中心效果图。

张福芳周晓李旦

蜿蜒的湘水流经天心,所经之处,无不代表时代繁华与文明。

这条南北向的江岸线在天心区内长达32公里,哺育了天心这块长沙“开埠”的策源地。

这里,千年古城的历史烟云与数字经济的时代浪潮激情碰撞;这里,老城蝶变的民生温度与南部融城的战略高度有机统一。

作为省会长沙的“南大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融城核心区”,“十四五”期间,天心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撬动了从空间重构到产业跃迁、从城市更新到民生改善的系统性变革,书写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答卷。

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5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4%;“四上”企业首次迈过1000家大关;亿元楼宇达26栋、全市最多;人才总量突破28万人,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百强区第47位;综合发展指数较“十三五”末强势上扬16个位次,排名全国百强区第48位。

且看——湘江潮涌,天心向南而新。

空间跃升再造一座新“山水洲城”

从34.4平方公里“长大”到73.64平方公里,再到141平方公里。

经过3次区划调整的天心区,版图增加了4倍多,江岸线延长到32公里,无缝对接株洲、湘潭。

天心“长大”了。

但“长大”了的天心,依然有成长的烦恼。

天心南部融城片区,100多平方公里,长株潭绿心占据了57.97平方公里,剔除60%至70%已开发用地,可用空间所剩无几。

“十四五”期间,随着“三区三线”划定、绿心总规调整,天心开发城镇边界由74平方公里拓展至110.4平方公里,南部融城片区城镇开发边界总规模达到75.8平方公里,释放近5万亩可建设用地……

束缚天心“放不开手脚”的绳子已解开,天心发展空间空前释放。

长沙市委、市政府对这块土地寄予厚望:天心区要抢抓“向南发展”机遇,放大格局、强化担当,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南部融城先行区、绿心保护示范区,实现“一江两岸统筹推进,山水洲城交相辉映”。

今年4月27日,长沙奥体中心在天心南部融城片区破土动工。这座总投资约68亿元,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巨无霸”,建成后将填补湖南缺乏6万座以上大型体育场馆的空白,成为长株潭融城发展新地标。

为保障项目顺利动工,天心干群夜以继日,仅用66天,就实现了511户全面清零,体现了“硬核”担当。眼下,该项目已完成土方平整,主体工程即将进场施工。

省体育训练基地和体育职院搬迁项目落地天心区暮云街道后,正锚定今年底前开工建设、2028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建设、2030年全部建设完成的目标。

连接天心南部融城片区与河西大王山片区的暮坪湘江特大桥建设主体已经完工。

该项目作为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大桥东西两岸过江无需绕行至湘府路大桥,通行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左右缩短到5至10分钟。

一个个重大项目潮涌南城,助推天心南部融城片区长出春色,踏歌而来。

“十四五”期间,天心区成功招引落地项目500余个,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三类500强”项目39个。

如今,这里正着眼“长株潭都市圈新中心、长沙山水洲城新典范”定位,乘势而上,拔节生长。

产业重塑“一主一特两新”绘就新图景

2017年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阵地的天心经开区,聚集着361家工业企业,老厂房遍地、人声鼎沸。

一场长株潭“绿心”区工业企业退出战役在这块土地打响,2019年底,361家传统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园区百废待兴。

从2020年起,“三园合并”、重新编制产业规划、明确新的产业定位、产业空间突围行动等改革创新举措一个接着一个,园区由内而外迎来蝶变。

仅3年多时间,园区税收实现了翻番,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超60%,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144个开发区中,营商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名列全省第一;引进培植企业8000余家,其中有16家央企在园区设立子公司,近3年7家500强企业或其分子公司落子于此。

在“十四五”期间,天心经开区积极谋划转型发展之路,提出了“数智融合、软硬兼具、多业态协同”园区发展理念,逐步明确了“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以生物医疗大健康为特色,文化+科技、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主一特两新”园区产业体系。

围绕数字经济,园区已布局一个数据交易平台、三大算力中心、八大数据中心,集聚了6000多家相关企业,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0亿元,形成了数字经济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

在生物医疗大健康方面,随着国家医学中心项目推进,吸引了微远基因、卓外医疗等一批数智医疗领域企业,聚集大健康相关企业1700余家,形成超过30万平方米的大健康产业研发创新空间。

今年7月24日,湖南省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长沙举行。现场,天心经开区围绕基地建设、场景打造、入园拍摄、宣传推介、资金融资等方面,量身定制专项扶持政策“十二条”,为微短剧产业发展点燃创新引擎。

天心经开区为何要踏足微短剧这个赛道?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是天心经开区“两新”中的重点产业,微短剧正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有力抓手。

目前,在园区引进的蓝风微短剧基地内,一期规划的75个现代化实景已投入使用。还配备餐饮、住宿、后期制作场地等配套。

2023年8月,长沙市发布《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中,天心“元素”十分亮眼:发挥南部融城片区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中的区位和科创资源优势,打造成为长株潭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先行区;加快“天心数谷”建设,打造长株潭数字产业创新高地……

如今,天心区已云集了百度ARM云全国运营中心、360全国科创研发总部、深思考人工智能、奥谱天成等一批研发型“企业大拿”,将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发挥巨大作用。

“文旅消”共融“人心悦处是天心”城市IP精彩出圈

在天心发展历程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天心的根和魂,更是天心城市软实力和厚重的家底。

“十四五”期间,全国各地花式卷文旅。而天心区,立足长沙“网红”“长红”“常红”进阶式发展目标,在“悦”文化上做文章,让文化“悦起来”、文旅“潮起来”、消费“燃起来”,探索一条以文化赋能为内核、以新消费为引擎的文旅消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

你看,长沙市第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太平老街,沿街400多家实体店烟火万千,其中创意文化类业态占比61.8%;31栋历史建筑守护老街,入驻荣宝斋、名家工作室、美术馆、文创集市、非遗、文旅互动体验等新场景……旧与新链接共融的消费“潮”图,魅力无穷,引人入胜。

还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古朴而庄严的贾谊故居,朱张渡口、何绍基文化公园、西文庙坪牌坊……天心始终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充分发掘利用,巧借古韵、妙开新篇。

2024年10月,在“两个融合”命题指引下,乘着第三届长沙市旅发大会东风,天心阁以科技为引领,升级为天心阁光影公园,定期举办主题光影秀,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演绎古老故事,打造夜间消费新亮点。

可以说,在推进“文旅消”深度融合发展上,天心区当之无愧是全省的先行者、排头兵。

早在几年前,天心区委、区政府就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实施了一个规划、一个计划、一组平台、一个联盟、一批场景、一批活动、一组基金、一批政策、一项工程、一组服务“十个一”举措。率先出台《创建国际消费中心暨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发展规划》及《天心区关于促进新消费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等相关政策,支持新消费企业集聚创新、品牌升级,充分释放旅游消费市场。

茶颜悦色、文和友、黑色经典、墨茉点心局、费大厨、柠季等一批新消费头部品牌,在天心区成长壮大走向全国。野肆月球、零食很大、云玺潮汇等新消费示范场景火爆出圈,“和而不同”“翻书阅岭”“长沙好礼”等品牌联名店受到年轻人热捧……

近三年来,天心区陪跑新消费品牌创始人60余人,培训企业254家,服务企业中高层316余人。

聚焦小剧场,天心区正积极打造“两区一带”演艺矩阵,即五一商圈“演艺新空间集聚区”、田汉大剧院周边“演唱会+赛事+剧场综合演艺区”、湘江沿线“酒吧+演艺”特色带,撬动文旅消费持续升温。目前,天心区在演小剧场15家,积极筹备5家。

如今,“人心悦处是天心”城市IP精彩出圈,天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全省首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城市更新城乡面貌焕新提质

天心区裕南街街道宝塔山社区三栋碑小区的老住户贺建国,今年收到最好的礼物是新房钥匙。

“住了50多年的筒子楼变新房,布局更合理,住着更舒适,真心的感谢党和政府。”76岁的贺建国看着正在装修中的新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里满是期盼。

“十四五”期间,在天心区,越来越多像三栋碑小区一样的危房得以破茧重生。截至2025年10月,天心区已完成危房改造783处、4005户,开工在建62处,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88处。

水电八局小区位于天心区南托街道融城社区,与高楼林立、设施完善的新建小区相比,该小区建设年代久远,设备设施不配套,成为城市的“独居者”。坑坑洼洼的路面、肆意流淌的污水、杂乱无章的飞线等一直困扰着小区住户,居民提质愿望迫切。

2023年,天心区将水电八局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提质改造项目,小区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筑修缮、环境整治、便民设施被一一完善。又根据居民需求,建设了“花园里健身房”“百分厕室卷”“好嗨游乐园”等,不仅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还成了“儿童友好”的家园。

数据见证成效:“十四五”期间,天心区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33个,涉及居民5.6万余户。截至目前,已有322个小区完成改造,11个小区正在抓紧施工,累计完成投资约14.1亿元。

不仅如此,近年来,天心区主动抢抓国家战略风口,系统推进新开铺等8大片区城市更新,不断推动存量空间向高品质科创空间、产业空间、文化空间转化。

城区面貌不断焕新,天心乡村振兴的“成绩单”同样沉甸甸。

近年来,天心区以乡村振兴提质年为主题,全面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等8大专项行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10多个,沿江智慧农业等项目竞相推进,24个村(合作社)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1.7亿元。

城乡面貌不断焕新提质,已经成为“新天心”的生动注脚。

幸福升级从“有”到“优”的民生跨越

“这里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完美了!”三个月前,南阳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薛孟君搬进了长沙市天心区人才公寓悦心美寓(悦居新苑站)的新居。她与朋友合租,每月只需负担700元的家,给了她满满的踏实感。

“十四五”期间,天心区用22个人才公寓项目、3357套房源助力青年人才安居悦居,打造可供栖息的温暖港湾。

不仅如此,为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天心区发布《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打造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天心数谷、长沙理工大学、林业科技大学等省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最长36个月的免费场地支持。举办多场大学生创新创业路演比赛,通过区长企业接待日等举措,实现供需对接……构建起大学生创业良好生态。

教育是民生之本,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天心区委、区政府每年对教育的投入占全区财政支出的2成以上,连续实施三轮“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学校、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42个,新增学位6万个。加强南部暮云片区教育攻坚,投入近32亿元补齐短板,新增学位1.5万个。

同时,通过科学划片、集团化办学,成功培育青园、仰天湖等7大覆盖全学段的教育集团,引入长郡中学、中雅培粹学校落户天心创办新校区,12所学校与省市名校合作办学。教育资源优势已成为吸引人才、安居天心的重要理由。

家门口无“医”靠,谈何幸福?

2022年11月,天心区率先全市,与三甲医院长沙市第三医院合作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在全区1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沉设置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老年病等14个特色专科门诊。天心居民看病首诊在社区,真正实现“少跑腿、少负担”。

如今,天心已与多家省市及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共同构建矩阵式医联体。“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9项,手术及诊疗服务1.1万余例次。

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站50家;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爱心天心”帮扶项目发放慈善援助金3200余万元,惠及群众超5万人次;改造老旧小区333个,沙湖村等危旧房屋旧貌换新颜……一串串暖心数据,绘就成天心人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

湘江奔涌,不舍昼夜;天心向新,未有穷期。

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的里程碑前,我们已然看见“十五五”的壮阔图景——长株潭都市圈的融合脉搏将更强劲跳动,“一主一特两新”产业体系将完成千亿级跨越,“山水洲城”的生态底色将愈发鲜亮,15分钟生活圈绘就更温暖的民生画卷。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