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罗淑梅 肖向东:打破“数字鸿沟”,提升入境老年游客在湘旅游便利度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罗淑梅 肖向东  时间:2025-11-03 12:49:11

当前,老龄化浪潮与数字化进程交织,湖南入境旅游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湖南拥有张家界、崀山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对国际老年游客吸引力强;另一方面,“一部手机游湖南”的智慧旅游模式,使习惯传统方式的入境老年游客面临“数字鸿沟”困扰。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帮助老年游客跨越数字障碍,是湖南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客观需要。

数字时代入境老年游客面临的多维障碍。数字鸿沟理论经历了从单一接入关注到多维能力考察的演进过程。韦路教授在《数字鸿沟:概念、成因与后果》一书中提出了数字鸿沟三维概念金字塔模型,从动态演化视角将数字鸿沟划分为接入沟、使用沟、驯化沟三个层次。接入沟指数字技术获取条件的物理差异,使用沟关注数字技术应用深度的实践差距,驯化沟聚焦个体与技术互动中的主动适应能力,揭示了数字鸿沟从“有无”到“会用”再到“善用”的递进演化趋势。基于数字鸿沟的多层次理论框架,可以系统分析入境老年游客在湘旅游面临的多维障碍:

一是行前准备与信息获取障碍。湖南各大景区的门票、酒店预订、交通信息多通过数字平台发布。这些平台大多仅支持中文界面,对海外老年游客构成初级接入障碍。

二是在途服务接入与使用困难。“扫码入园”“预约入园”越来越常见,但海外支付应用与国内支付系统未完全打通;市内交通需扫码支付,网约车需要流程注册;餐厅无接触点餐、免费WiFi认证等都构成使用障碍。

三是语言与数字双重壁垒。数字工具本是跨越语言鸿沟的桥梁,但其使用本身又设置了数字门槛。智能导览、VR体验等项目需要一定操作能力,使老年游客难以充分享受智慧旅游体验。

四是心理层面的不适感。持续“数字障碍”给老年游客带来挫败感和焦虑感,当需要反复求助时,很可能降低重游意愿。

弥合“数字鸿沟”需要构建系统性社会支持体系,形成线上与线下融合、技术与人工并存的友好型旅游环境。为切实提升入境老年游客在湖南的旅游便利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协同推进。

技术支撑层面:推行“数字—人工”双轨并行的适老化智能服务。技术应用应以人为本,避免“一刀切”。一是文旅部门牵头搭建提供多语种、老年友好型的官方旅游门户网站和App,界面设计遵循大字体、高对比度、简化操作流程的原则,可借鉴杭州西湖“语音+大字”导航系统。二是在景区、交通枢纽、酒店等场景,保留并优化传统人工服务窗口,尽可能支持外币现金支付和信用卡支付。三是提供便携式、易操作的多语言智能翻译设备的租赁服务,解决即时沟通问题。这些措施旨在缩小初级接入沟,同时降低使用沟的障碍。

服务适配层面:打造人性化、有温度的线下服务网络。旅游服务的核心是人,关键要提升游客的舒适度。一是加强对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包括外语能力、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和助老设备操作技能等。二是在机场、火车站、重点景区等设立“国际旅游志愿者服务站”,为老年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翻译协助及智能设备操作支持。三是鼓励旅行社开发设计针对入境老年游客市场的“慢旅行”精品线路,提供陪同和代办服务。这些措施直接应对驯化沟带来的心理排斥感,通过人文关怀增强老年游客的体验感和主体性。

制度保障层面: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标准制定,为包容性旅游发展提供制度设计。比如,对积极提供适老服务的景区、酒店、旅行社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或财政补贴,鼓励支付平台简化外卡绑定流程。通过相应制度安排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政策保障和长效机制。

社会协同层面:营造友好包容的社会氛围。比如,通过媒体宣传和公共教育,倡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和帮助老年游客的良好风尚;鼓励社区、公益组织等与国际旅游机构协作,在旅游宣传和接待环节中嵌入数字服务引导内容,帮助境外老年游客更好地适应当地数字环境。这种社会协同策略体现了多元共治的数字鸿沟治理思路,旨在构建“技术—制度—人文”三位一体的治理生态。

数字时代不应该是入境老年游客的“鸿沟时代”,而应该是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包容时代”。通过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数字包容生态系统,湖南不仅能够提升入境老年游客的旅游便利度,而且能够为建设数字包容型社会提供实践范例。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