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深刻重塑着产业形态和人才需求格局。教育部等九部门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以数字化升级“赋能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一体两翼’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以价值导向深刻引领数字应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工具层面,更应将技术优势有效转化为育人优势。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技术理性与教育价值的辩证统一:数据作为生产力范畴的技术要素,必须服务于生产关系范畴的育人本质。职业院校应通过数字驱动实现精准育人,将个体潜能开发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高度契合。必须坚决防止陷入“技术至上”误区,避免职业教育被窄化为纯技术操作或工具化应用,始终确保数字化进程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工匠精神的传承。应坚持价值引领与数字应用深度融合,培养更多既具备数字素养又坚守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坚实支撑。
以数据引领科学决策,推进产教融合。新业态中,数据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应依法依规整合校园运行、企业反馈与社会评价等多源信息,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效能评价体系,为政策制定、资源分配与绩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我省可探索建设省级产教融合数据平台,整合全省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数据,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开展职业教育数据应用试点,选择基础较好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数据驱动的产教融合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培育产教融合数据服务企业,支持企业面向产教融合需要,创新应用模式,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赋能产教融合发展。
以数据精准把握产业脉动,助推专业升级优化。在教育部发布的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升级是主要亮点之一。职业院校应通过智能分析产业数据,精准优化专业布局,推动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借助智能分析系统,职业院校可科学预测未来人才需求的高峰与缺口结构、能力要求演变,综合研判就业趋势、政策导向、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精准捕捉产业发展方向,洞察核心技术及技能迭代规律,从而为专业群构建、招生规模与结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例如,地方职业院校可锚定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数智技术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前景,提前布局新兴专业,结合技术升级持续更新课程内容。这一机制,既能使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又有助于突出院校办学特色,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建设目标,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学科专业支撑。
以数字促进个体成长,实现职教人才精准培育。《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要“开辟数字人才自立培养新赛道”。职业教育在服务产业宏观需求的同时,更需回应人才个性化发展的现实诉求。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深度应用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可通过构建智能匹配系统,实现教学资源、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倾向等进行多维度评估,生成个人数字画像,并与行业岗位胜任力模型动态衔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规划和个性化就业指导,构建起“所学即所用、毕业即就业”的成才通道,有效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助力人才培养从“批量生产”到“精准培育”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数字工具,深入把握技能传授与人才成长规律,通过虚拟仿真、沉浸式实训等技术重构教学场景,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强技能传授效果,实现从传统单一的“技能传授者”向“技能大师”与“教学专家”相融合的“双师型”教师转变,实现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的有机统一,助力师生探寻最适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路径。
(作者单位: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