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必须抢抓机遇,根据实际情况找准重点发力的领域和赛道,激活比较优势,奋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
锚定国家战略坐标,明确湖南发展方位
在发展思路上,应当根据国家对湖南的战略定位,紧密围绕省内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积极稳妥地推动我省发展与中央战略规划的深度对接。《意见》擘画了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宏伟蓝图,与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高度契合,为湖南人工智能发展标示出清晰发展路径。作为制造大省,湖南需将“智赋万企”行动与《意见》中明确的“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战略紧密衔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让人工智能为湖南优势产业插上“智慧翅膀”,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真正实现“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升级。
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与《意见》提出的“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要求高度一致。可依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整合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材料、智慧农业等领域的科研力量,联合山河智能等企业组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体系,让创新成果更好赋能湖南新质生产力发展。
激活湖南优势,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落实“人工智能+”行动,需将湖南高校科研、龙头企业、文化底蕴等转化为竞争优势,聚焦场景化应用,找准重点发力领域,跑稳特色赛道。
聚焦优势赛道,下好湖湘“先手棋”。在智能制造领域,可整合国防科技大学的智能控制技术、中南大学的新材料研发能力,与蓝思科技、铁建重工等企业联动,打通“技术研发—产业验证—市场落地”链路,持续夯实“湖南智造”的硬实力。在文化领域,可深挖岳麓书院、岳阳楼等文化IP,推动“人工智能+文旅”深度融合,让数智化带动湖南人文经济创新发展,持续赋能湖湘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
优化创新生态,促进湖南产业发展。着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建立“高校—企业—政府”协同联动机制。可依托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以金芙蓉产业投资基金为引领,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在初始阶段和关键节点给予精准扶持,助推湖南因地制宜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应完善长期激励机制,着眼于催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围绕产业验证和成果市场转化集中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验证和技术转化,持续激发全省创新活力。
走好湖湘智能化转型特色之路。要正确看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差距,避免盲目跟风重新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立足湖南“制造强省”根基,聚焦“AI+细分场景”,如围绕湖南农业大省优势,加快研发农作物种植AI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农田墒情和病虫害情况等。同时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既坚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又引导传统企业加快数智化升级。
优化协同发展生态,抢占新一轮战略制高点
应从理念、政策和市场三方面协同发力,优化具有湖湘特色的协同发展生态,将人工智能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注入强劲数智动能。
更新培育理念,注入“湖南智慧”。应改变“盲目求大、盲目求快”的产业链培育理念,树立“小而美、小而精”理念,着力培养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在投资理念上,应充分发挥金融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在确保国有资本稳健经营、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大胆赋能,充分调动国有资本投资积极性,以获得更高的资本收益。
加大政策支持,凸显“湖南温度”。应强化“投资于人”的战略导向,优化现有人才政策体系。一是着力优化“引育留用”政策体系,重点实现AI赋能立体绘就引才“画像”,实现人才需求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二是优化“湘籍人才回湘18条”政策落实机制,精准链接企业、高校、政府实际需求,提高引才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更科学和更有温度的财政支持方式,引进各类人才。三是推动考核体系持续松绑。应顺应市场规律,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清单,对在招商引资、产业链孵化中因市场变化导致的项目风险少追责或不追责;树立“放水养鱼”思维,给企业设立至少3年的“培育期”,在“培育期”内的企业,不使用产值等单一方式进行考核,重点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空间。
打造更优市场环境,彰显“湖南活力”。一是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新兴产业领域,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耐心资本等注入。二是持续夯实数智基础设施,着力加强长株潭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满足企业拥抱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三是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及时排查数据安全风险隐患,明确AI伦理边界。既保持创新锐气,在算力建设、技术攻关、场景应用上持续突破;又坚守安全底线,在数据治理、伦理规范、风险防控上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高端智库课题(ZK01202401023)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