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海阔江平风正劲——冷水江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05 15:21:19

冷水江俯瞰图。

冷水江市委宣传部供图冷水江经开区一隅。冷水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肖洋桂杨荣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钢铁产业销售收入破百亿,锑品产业集群入选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地方财政收入质量连续4年保持娄底第一,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医共体建设打通看病难“最后一公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经验再获全国推介……

2021年以来,冷水江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克服重重困难与挑战,统筹推进“1+5”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进中向好、好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现代化新冷水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上篇:现代产业聚链成群,经济发展动能澎湃

10月22日,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佛山市华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项目。双方将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效能,依托冷钢950中宽带资源延伸产业链,生产黑方、黑圆、镀锌管等产品。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全面建成后,可实现年生产钢管60万吨、年产值30亿元。该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夯实冷水江钢铁产业根基,为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提供关键支撑。

“十四五”期间,冷钢完成对原有950中宽带钢生产线提质改造。生产线搭载自动化控制平台,并通过数字赋能,成为国内最先进的中宽带钢生产线之一。同时,冷钢通过产品结构调整,逐渐形成炼铁、炼钢、热轧等一整套及配套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的产业链条,已由过去的300万吨建筑用材成功转型为年产100万吨中宽带板材、50万吨型钢、30万吨铆螺钢、120万吨建材的产品布局。

“老树发新芽”“新芽成大树”。“十四五”期间,冷水江市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推动钢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工业聚链成群。对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钢铁产业链集聚上下游重点企业19家,钢铁产业销售收入破百亿,冷钢跻身湖南民营企业前五,天宝实业成为亚洲最大的单体紧固件生产基地,构建起“粗钢-轧钢(高速线材)-高强度紧固件”完整产业链条。

锡矿山,这座享有“世界锑都”美誉的超大型锑矿,为冷水江锑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十四五”期间,冷水江制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措施,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培育发展锑产业集群,取得新突破。目前,冷水江已拥有40余家锑品相关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包括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锑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揭榜挂帅”破解砷碱渣治理难题,荣获省政府大督查真抓实干通报表彰,砷碱渣资源化利用湿法火法联合工艺成为省级标准,全球独家短流程回收技术实现砷锑深度分离。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冷水江新材料产业提质扩能,三A新材料扩建项目将建成投产,鑫达耐火玻璃窑砖畅销海外。高新科技产业园及光电子产业孵化园成功吸引18家企业入驻,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触摸屏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大唐华银锡矿山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新华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实施,“风光水火储”能源供应体系基本成型。

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商贸物流、现代金融、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矿旅游稳步发展,互联网经济、跨境电商等新经济业态异军突起,电子商务产业园汇聚企业近200家,全市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近30亿元,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湖南省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星悦茂夜市街获评湖南省夜间消费经济聚集示范区。以特色小水果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特色凸显。“十四五”期间,小水果种植面积达6.8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3亿元,“瑞生源杨梅白兰地”和“泗元辣椒”荣获第25届中部农业博览会金奖。累计培育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8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省五星级休闲农庄5家,眉山村等3个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渣渡镇(杨梅)成功创建省级产业强镇,三尖镇(黄桃)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五年耕耘不辍,终见沃野千里。冷水江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255.61亿元(2024年,下同),年均增长4.8%,人均GDP达7.68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86万元、3.13万元,年均增长5.44%、7.86%,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到18.6万元/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96%,居娄底第2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3:36.5:58.2,第三产业占比较2020年提高8个百分点。财政运行稳健提质,地方财政收入达8.29亿元,税收占比稳定在70%以上,收入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娄底第一。转型成效屡获肯定,第三次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评价优秀等次,第二次作为全省唯一优秀城市代表,于2024年9月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下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8.37%、100%、98.52%……”2021年以来,冷水江市紧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在资源配置、质量提升、民生保障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多项经验获省级肯定。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十四五”期间,冷水江市累计投入超1.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新增公办学位1520个、农村教师周转房84套,建设学生宿舍4栋新增床位620张;冷水江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同时,累计发放国家学生资助金2.2亿元,惠及学生近70万人次;特殊教育生均经费100%拨付,建立“六包一”台账关爱3589名留守困境学生;招生入学推行“电子管理平台+就近免试入学”,通过“统一报名、摇号、调剂”,有效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

教育发展均衡。义务教育阶段整合城北教育资源,破解“南强北弱”难题,组建5个教育联盟体,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14所,通过“同步课堂”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创新“学生、教师团队双随机”编班模式,彻底化解“择师热”;学前教育改扩建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120个,公办园占比达55.92%,普惠率89.0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突破90%;中职教育设立“职普融通班”6个,新增公办中职学位400余个,与48家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率超95%、专业对口率超80%,职高对口本科上线153人,为区域产业转型输送大量技术人才。

群众看病更有“医”靠。“十四五”期间,冷水江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依托,打造市级医院牵头、10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7家村卫生室组成的医共体中心药房+集中审方中心药事服务体系,建立“用药目录、药品采购、药品配送、药学服务、药品监测、区域审方”“六统一”联动管理机制,实现县域内药品药学保障服务城乡一体化、同质化,有效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解决了群众“购药难”,电话调查群众“购药难”投诉降为零,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冷水江市“六个一”药品联动机制得到国家卫健委推介,且受邀参与《医共体中心药房和审方中心建设功能指引》起草,省内外数十个县市前来交流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品种由过去平均287个增至609个,牵头医院与基层机构药品重合度由30%提升至85%(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实现100%同质化配备)。同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1.2%,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6%,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较上年增长15%。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3%,住院次均费用降低11%,平均住院日缩短至8.46天。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纳入全省首批10个基层卫生健康试验区县市,《六个一慢病管理案例》入选2024年国家卫健委改革创新案例,基层卫生绩效评估排名全省前列,连续两年代表湖南接受国检,今年获得绩效奖励46.5万元。2024年基药考核排名全省第三。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乡就业创业充分。“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扶持536人创业,带动就业近5000人。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25元,年均增长5.74%,高于经济增速0.9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缩小至1.56,位居娄底市前列。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63.5元每人每月,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00元每月、450元每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医保窗口被评为省医疗保障示范窗口。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获评全省文物“四普”示范县市,新梅山傩戏斩获“朱槿花·优秀剧目”奖,《舞春牛》作为“春节”项目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运动员参加全省排球、羽毛球、体操青少年锦标赛共获得3枚排球项目金牌、7枚羽毛球项目金牌,4枚体操项目金牌,市六中获得首届中国中学生气排球锦标赛冠军。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春华秋实。冷水江市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锻强经济筋骨,筑牢民生根基,交出一份厚重答卷。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该市将持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敢作善成的务实作风,奋力书写振兴崛起的崭新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