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千年古城零陵 非遗别开生面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05 15:32:10

游客在柳宗元文化旅游区柳子庙参观。(资料图片)雷中祥摄(湖南图片库)

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举行“千年柳子万众景仰”祭祀活动。(资料图片)陶旭日摄(湖南图片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郭利通讯员杨福刚胡纯亮唐玉燕

在湘江源头,有一座千年古城——零陵。德孝文化与潇湘山水在此相汇,绘就了古城的瑰丽画卷。

作为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零陵,千百年历史沉淀,孕育出244项形态各异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55项被列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构筑起零陵非遗传承的厚重根基。

如今,从数字赋能到产业助力、文旅助兴,零陵走出一条非遗多元化传承保护路径。

数字赋能,解锁非遗“文化密码”

9月2日,零陵柳子庙正殿前钟鼓齐鸣,传承千年的柳宗元祭祀仪式庄重举行。零陵区数字非遗展馆拍摄工作同时拉开帷幕,祭品筹备、乐舞展演、祭文诵读等全流程祭祀仪式,被精心拍摄和细致采集。

该馆此次数字化采集,覆盖零陵区19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从柳宗元祭祀习俗的每个细节到零陵花鼓戏里灵动传神的每个表演技法,再到大西门凉拌粉的传统制作工序……群像式记录的系统归纳,使非遗背后的“文化密码”得以一一留存。

“数字化档案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千年习俗真正‘活’在当下。”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创会会长蔡自新认为,数字赋能非遗并非简单采集信息,而是通过数字化保护构建文化档案库。

零陵花鼓戏濒危剧目《破瓢记》的乐谱,就是通过数字化采集、整理、保存后得以抢救性修复。《双盘花》《走啰行啰》等优秀传统剧目的剧本、乐谱、剧照等资料,也是通过数字化采集得以收集存档,完成数字化资料建设。

数字化技术不仅是存档工具,更是点亮非遗内在生命力的火炬。如今,这些涵盖口述历史、工艺图解、动态演示的数字资源,正逐步走进VR虚拟展厅、融入校园课堂,为公众打开了沉浸式感受零陵非遗魅力的“新窗口”,让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产业助力,非遗变身“富民支柱”

“6头水口山黄牛已备好,为永州队赢球庆功!”在湘超赛场上,前不久因给赢球者送牛而“火出圈”的零陵“牛扣哥”李平荣,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口山牛扣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水口山牛扣是零陵区水口山镇独有的一道传统美食。作为这一美食烹饪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平荣明白,让更多人知道、尝到才是这一非遗技艺长久“活”下去的关键。

这些年,李平荣带领团队攻克传统牛扣保鲜技术难题后,还创新开发开袋即食休闲牛扣、自热牛扣等3个系列10多款产品,带动牛扣加工、香料种植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一人传承、带动一片”的富民效应。

截至2024年底,零陵区水口山镇已涌现20多家牛扣加工作坊、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镇小黄牛养殖、加工等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8亿元。

从传统手作的文化符号,到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支柱,零陵非遗“产业化传承”路径越来越清晰。

在零陵区大庆坪乡的大山深处,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䅟子酒酿制技艺正从农家酒坛走向产业舞台。

2013年,为拯救日渐式微的古老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吕友明打造120亩基地,既坚守祖传秘方与传统工艺,又引入现代化生产设备,建成储酒窖、发酵车间、酒曲研究中心等完整设施,为技艺传承筑牢根基。

“‘非遗变现’的关键在于‘传得新、卖得好’。”2024年,吕友明在零陵工业园建成䅟子酒灌装与展示中心,永州䅟子酒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品牌展示双重升级,并进驻广州、深圳等20余个城市的销售馆,深度对接当地餐饮、旅游企业。

如今,永州䅟子酒已成长为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不仅让古老技艺得以活态传承,更带动了乡村发展。企业吸纳80余名当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辐射湘桂两地2000多户禾参子种植户。

文旅助兴,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每逢佳节,零陵古城戏台上,身着传统服饰的艺人手持渔鼓筒,击节而歌,以质朴的唱腔演绎“柳宗元治永”“怀素书蕉”等历史故事,成为古城文旅的一大亮点。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零陵渔鼓以独特唱腔、地道方言和生动叙事,被誉为“湖南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近年来,零陵渔鼓表演常态化嵌入柳子庙、零陵古城等核心景区。还通过举办渔鼓文化节、开设非遗研学课程等方式,持续拓展传承业态。

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供给,实现双向赋能。

零陵区积极将非遗元素深度融入现代文旅,推出“追寻文脉研学零陵”研学游项目,让非遗不再是尘封的文化符号,而是可感知、可体验、可带走的文化记忆。

通过“柳子庙+摩崖石刻拓片”“周家大院+非遗竹编技艺”“东山景区+传统皮影戏”的创意串联,零陵打造出集文化传承、历史教育、科普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产品,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既满足了消费需求,也带来传承方式的转变。”零陵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人表示,2024年,该项目累计接待学生5.8万人次,今年2月获评湖南文物主题研学创新建设“十佳”案例(课程)奖,成为省内文旅融合的典范。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