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鼓书院。

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

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鸟瞰图。(本版图片均由罗华亮摄)
张子欣刘祥彰陈毅刘姣
湘江、蒸水、耒水,三条水系在衡阳北部深情相拥,滋养出一方人文荟萃的沃土。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已在此静立千年,聆听着历史的潮汐——从传道授业的千年学府,到寓教于游的文化地标,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历史根脉,到智能制造的产业集群崛起,这片曾经以书院文化和水运商贸闻名的土地,正经历着一场从肌理到气质的现代化蜕变。其动力之源,正是石鼓区着力擘画的“五区一园一线”顶层设计。
“五区一园一线”即以华侨城来雁新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华耀城新型商贸物流示范区、雁栖湖运动康养示范区、虎形山城市商务绿色发展示范区、蒸水南母城新业态示范区五大示范区为支撑,以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为核心载体,以都市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环线为纽带,系统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的新发展格局。
这一举措,让千年书院的人文弦歌与千年计量的产业匠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交响和鸣,澎湃出强劲的北城新脉动。
千年古书院:文旅融合,千年文脉绽放时代光彩
石鼓书院,这座静立于三水交汇处的千年学府,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文旅发展大潮,成为衡阳“文旅兴城”战略中的一张亮眼名片,更是石鼓区加快“五区一园一线”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
去年完成的提质改造工程,为这座千年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走进书院广场,“石鼓江山”的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笔一划都苍劲有力;广场中央,那棵见证了无数沧桑的千年古银杏,依旧枝繁叶茂,新建的文化树池巧妙地将其环绕,仿佛今人与历史进行一次温柔的对话。牌坊之后,视野豁然开朗,原先紧凑的空间被通透的绿意取代,飞檐翘角的八角亭、古朴明亮的旅游公厕、功能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满足了现代需求,为实现“文旅融合”提供了典范。
石鼓书院不仅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活着的文化殿堂。作为我国最早的书院之一,石鼓书院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如今,它不仅是“讲学、藏书、祭祀”三大传统功能的传承者,更是当代文化活动的活跃现场:“石鼓书院大讲堂”定期邀请文化名家开讲,成为市民游客汲取文化滋养的重要平台;启蒙学子开笔礼将传统文化与研学旅游相结合,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专业的义务讲解服务,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入了解书院的历史文化……千年弦歌,在此刻重焕生机。
这些文旅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千年文脉“活”了起来,更让书院“火”了起来。据统计,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石鼓书院接待游客量26.22万人次,同比增长24.88%,成为衡阳文旅市场的一大亮点。游客们在这里既能感受“石鼓七贤”的学术氛围,体验“江畔书香”的雅致意境,又能参与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不远处,长青戏台总是人潮涌动:“我们的节日·春节”非遗演出绘就百姓欢颜,“家校社”三维共育课堂润物无声,爱国主义电影观影会激荡赤子之心,“千年石鼓·戏韵中秋”婉转登场,千年文脉在月色中苏醒,传统与现代在此相遇。街巷间,10余家文创产品、文旅新业态的商铺如珠玉散落,除了有“书院周边”,还引导布局“书、酒、茶”等业态,致力打造成为都市人寻味慢生活的诗意栖居。附近草桥驿站,露营、烧烤屋、星空音乐场等八大功能区域,集餐饮、娱乐、文化、购物于一体,湘超激战正酣,驿站化作第二现场,市民围坐,以美食为媒、以足球为乐,烟火人间,尽在此刻沸腾。
今年10月16日,石鼓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区委书记谢海蓉提出打造“千年古书院,千年度量衡”文化标识,既有助于石鼓书院未来的发展,也为石鼓书院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书院与三江汇流自然景观协同发展,为游客带来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深厚的游览体验。
行走于书院回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湖湘学派的思想光芒曾在此闪耀,历代名儒的讲学之声仍在梁间萦绕。而通过创新文旅业态、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区域协作,这座千年书院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源于古老书院与现代生活的交融互动,凝练出石鼓独特的人文气质——既恪守文化传承的初心,又拥抱开放创新的潮流,为这片土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自信与力量。
千年度量衡:匠心传承,以精准丈量时代
如果说书院文明塑造了石鼓的“风骨”,那么源远流长的度量衡文化,则锤炼了这片土地的“匠心”。衡阳的“衡”字地标文化同样备受瞩目:从清代“衡器坊”的精工细作,到上世纪“芙蓉”牌手表的风行全国,再到如今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入列湖南13条重点产业链。尽管历经产业起伏,但那份对标准与公平的执着始终未变,化作数万衡阳籍匠人的技术积淀,最终在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等新平台上重焕生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匠心接力。
如今,随着“两会一展”这一国家计量产业盛会的临近,石鼓区的计量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两会一展”作为国家计量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标志性盛会,不仅是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抓手,更是彰显中国计量实力、引领全球计量发展的重要窗口。这一顶级盛会选址衡阳,既是对衡阳计量产业基础的充分肯定,也为石鼓区加快推进“五区一园一线”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省、市两级的精心指导下,石鼓区全力推进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各项工作。园区自去年设立以来,已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今年5月20日,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首开区正式启用,成功引进26家企业,其中包括7家上市公司。8月30日,产业园举行了2025年招引企业集中签约仪式,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携手入驻,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
此次签约不仅扩大了产业规模,更标志着石鼓区智能衡器计量产业正式从单一设备制造,迈向涵盖“测量、计量、检验、检测”的全链条服务转型。园区企业衡阳镭目科技研发的电磁超声智能探伤系统,就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该系统能在2.5米每秒的高速生产线上,用电磁超声波精准计量钢材缺陷,效率达到传统方法的2倍,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这份对“精准”与“可信”的追求,同样在物流领域焕发光彩。在石鼓区北部,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7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仓库及配套楼主体均已完工,装饰装修正在稳步推进,致力于构建“朝发夕至,辐射全国”的物流大动脉。邻近的华辰物流园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冷链物流全程可追溯。
“你看这块中控屏,货物温度、车辆位置实时可见,全程可追溯。”华辰物流园的技术人员介绍道。这套系统不仅保障了生鲜产品的品质,更高效、精准地服务于本地农业。2024年,石鼓区蔬菜种植产业年产值实现新的突破,离不开这条高效又可靠的冷链物流通道。古老的计量精神,正在新技术赋能下,从产品制造迈向标准制定,继续驱动着现实经济的发展。
盛会临近,石鼓区各项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进。目前,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已签约36家企业,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实现全市智能计量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石鼓区将“度量衡”的精准内涵,从产业的标尺延展为区域发展的标尺,以精准计量时代发展脉搏,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通过加快“五区一园一线”建设,这片承载着千年度量衡文化的土地,也将成为衡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实的产业支撑。
“五区一园一线”:系统谋划,绘就高质量发展实景
如何将深厚的历史文脉与产业基因转化为系统性发展优势?石鼓区给出的答案是——“五区一园一线”。从书院的文旅融合到产业园的创新发展,这一思路的提出如同一根红线,将石鼓区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紧密相连,通过各板块的深度耦合与共振,擘画了石鼓的发展蓝图。
今年年初,石鼓区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便明确了“以产城融合为路径,以‘五区一园一线’为平台,以抓改革措施落地、促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的经济发展思路。石鼓区委、区政府还成立了七个由区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片区服务小组,统筹考虑工作经费,并从各部门抽调骨干力量下沉一线,形成“一盘棋统筹、系统化安排、常态化调度”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战略推进的政令畅通、落实有力。截至目前,七大片区共引进产业项目52个,经营主体总量达42984户,新增“个转企”63家,便是这套系统作法见效的最佳证明。
在“五区一园一线”的思路下,各片区建设成效显著:华侨城来雁新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稳妥推进安置房办证等民生工作,石鼓华侨城成章实验中学顺利开学,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华耀城新型商贸物流示范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引进“茶悠悠”等多个重点项目,商贸能级不断提升;雁栖湖运动康养示范区在黑臭水体治理与雨污支管建设方面取得突破,生态基底更加坚实;虎形山城市商务绿色发展示范区构建全市首个“实体市场+电商生态+数字基建”全链条孵化模式,“华源·建材云仓”已吸引10家企业入驻,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蒸水南母城新业态示范区积极探索中山北路社区、商区、景区“三区融合”更新路径,有效激活传统商圈人气与活力。都市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环线农业企业融合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来势向好,乡村旅游火热、游客络绎不绝。各片区各展其长、互为支撑,共同构建起石鼓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为推动战略落地,石鼓区创新构建“五步一常态”工作机制,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从萌生想法到顺利签约,服务小组给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他们不仅协助规划、跑手续,甚至连直播培训资源都帮我们对接好了!”在“华源·建材云仓”电商孵化基地签约仪式上,华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庄韬感慨道。“五步一常态”机制将企业需求、片区收集、拟办意见、落实反馈、片区归档形成管理闭环,同时落实常态化片区服务,使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主动“护航员”,将优化营商环境从口号变成了企业可感的现实。
在机制保障与片区服务的双重推动下,全区招商引资与项目引进协同发力,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石鼓区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0次,接待客商30余批次。签约“空天智谷”低空经济产业园等项目8个,总投资约121.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这些重大项目的落户,是“五区一园一线”建设成效的凸显,不仅带来了新的资本增量,更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为石鼓区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未来动能”。
随着“五区一园一线”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张张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石鼓大地徐徐展开。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内机器轰鸣,保利大剧院好戏不断,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拔地而起,祥峰五星级酒店进入装修阶段,都市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环线生机盎然……
未来,石鼓区上下将乘势而上、开拓进取,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系统谋划产城融合新路径,在“五区一园一线”的带动下,推动千年书院的人文精神与现代城市肌理相融合,让计量文化的精准匠心深度赋能产业创新与城市治理。这座千年商埠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衡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独特的石鼓力量。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