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向新而行,开放崛起——江永县交出“十四五”亮眼答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07 11:22:18

江永县燕子山风电场。黄海摄

江永县飞龙风电场。黄海摄

瑶族妇女欢度传统节日。黄海摄

江永民俗坐歌堂。谢文彬摄

香芋加工忙。谢文彬摄

江永香芋基地。谢文彬摄

田海忠黄柳英

湘南边陲,女书故里。“十四五”期间,江永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向着“活力和美魅力幸福新江永”目标砥砺奋进。从循环经济崛起的工业转型,到“五香”特产飘香的农业升级,从数字赋能的文旅融合,到民生福祉的持续升温,这座小城以破局之势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揽获“全国首批农村电商领跑县”“中国气候宜居县”等20余项国字号荣誉,千年文脉与现代活力在此交织绽放。

工业突围:风电与再生金属双轮驱动

五年来,江永挣脱传统产业束缚,聚焦风电与再生铝核心领域,以“绿色能源+循环经济”为抓手,推动工业从发展短板跃升为增长极,实现“产值提升、能耗下降”的绿色转型。

清晨,国电投五凌电力江永上江圩风电场云雾缭绕,一台台风力发电机高耸入云,与山顶自然风光构成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江永将风电产业作为绿色发展重点,“十四五”期间,引进华能、国电投等企业,布局15座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03.25万千瓦,总投资98亿元。其中,上江圩风电场的35台机组,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3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960吨,年缴税收约800万元。2024年发电量17.46亿千瓦时,税收1.2亿元。此外,6个风电场将施工便道升级为60余公里乡村振兴“网红”公路,带动当地运输、餐饮、果蔬等产业增收超8000万元。

在再生金属领域,江永县高标准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回收-熔铸-加工-应用”再生铝全产业链。园区集聚上下游企业54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培育产值亿元企业10家、20亿元企业1家。目前该产业集群产值达37.5亿元,年底预计突破50亿元。

走进永州市中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全自动化铝锭生产线高速运转,炽热铝液经多道工序加工成铝锭、铝棒,发往全国各地。作为比亚迪核心供应商,该公司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实缴税金1.3亿元,营收较五年前增长近十倍。“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江永优质营商环境的有力支撑。”公司董事长杨家乐说。

2024年,江永县工业增加值达24.1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8.6%,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36.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居永州市第二;规模工业综合能耗降至1.62万吨标准煤,较“十三五”末下降45.5%。

农业升级:“江永五香”加速走向全球

江永素有“中国香柚之乡”“中国香芋之乡”等美誉,五年来,该县跳出传统农业模式,以“精深加工+出口贸易+电商赋能”破局,推动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江永五香”特色农产品走向全球。

精深加工成产业引擎。永州戴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新鲜香芋加工成芋块、芋圆、芋泥等产品,供货全国5万多家餐饮门店,还与农户、合作社签订4000亩订单,年消化香芋约4000吨。目前,全县香芋加工企业有15家,开发10余种新产品,年产值超16亿元。

“十四五”期间,江永念好“八良真经”,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1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1家;建成粗石江云雾山万亩香柚产业园(国家级3A景区),16个千亩标准化柑橘基地,湖南蔬益园食品有限公司入选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对接湾区畅通出口。江永县推动“湘品入湾”“永品出海”,蔬菜采摘后,经7小时冷链运输,24小时就能端上粤港澳大湾区市民餐桌。五年来,全县蔬菜出口额从10亿元升至14.38亿元,“江永香柚”首次出口越南,打破水果出口“零纪录”。内地首批拼装直供香港果蔬模式改革率先在江永落地。新建供粤港澳标准化种植基地28个,认定面积3.08万亩,出口备案基地25个。

电商赋能激活乡村经济。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电商“领跑县”、湖南省首批“数商兴农示范县”,江永出台扶持政策,招引高校人才40余人,培育新农人队伍。目前全县有电商企业565家、网店296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9960人,产业链带动3万多人就业。2024年,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2.6亿元,助3500多户农户累计增收1.8亿元。

粮食安全屏障坚实。五年来,江永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1万亩以上,总产量13.5万吨以上;新建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工厂10个,落实万亩水稻综合示范片4个、千亩示范片9个;投资3.182亿元建成16.99万亩高标准农田,修建水渠611条(总长超296.2公里)、整修山塘河坝65座、新建机耕路271条(总长146公里)。

文旅融合:超半数游客来自大湾区

江永文化资源独特,近年通过科技赋能、IP打造与多元融合,推动文旅产业从“小众打卡”变为“大众消费”。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56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2亿元,获评“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

女书作为世界唯一女性文字,是江永核心文化IP。五年来,该县提质改造女书园、女书博物馆,引入AR、VR和全息投影技术,打造“女书探秘”“女书培训体验剧”等互动项目,游客可扫描看讲解、屏幕临摹,还能通过“数字女书”APP学习创作,与“虚拟女书传人”对话。同时,开发女书文创产品百余种。

女书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22年纪录片《女书之谜》列入中宣部万象中国栏目;2023年《密语者》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短名单,知名指挥家谭盾建设女书数字音乐主题馆;2024年江永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批省级实验区,女书服饰亮相2024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时尚周,《女书记录女性》数字工程启动,纪录片《女书:潮起》首映,新华社出品国风MV《女书谣》。

江永还整合资源,打造“女性文化康养、森林生态康养、山水休闲农业、民族特色风情”四大文旅品牌。勾蓝瑶寨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推出打糍粑、民俗表演、“洗泥节”等项目,年引客超10万人次。今年国庆期间,“洗泥晚宴”搭配瑶家美食与特色演出,接待游客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此外,江永引进专业公司打造女书、勾蓝丹青2个研学基地,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812批、8.4万余人次,“研学+文旅”成为新增长极。

“十四五”以来,江永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圈,创新“旅游+赛事+节会+采摘+露营”模式,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超半数来自粤港澳;培育农家乐、民宿150余家,打造特色美食街区,让游客感受文化魅力与风土人情,文旅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民生改善:就业就医更便捷

“在家门口‘乐业小站’就能找工作,太方便了!”江永县夏层铺镇居民谭大姐的话,道出了江永民生改善的温度。

五年来,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业、就医、人居环境等领域持续升级,2024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286元,较“十三五”末提高近三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就业服务不断延伸。江永构建县、镇、村三级“15分钟就业服务圈”,形成“1个县级零工市场+1个校园求职加油站+5个乐业小站”联动格局,提供政策推介、就业指导等服务。今年已发布岗位3000余个,助力800余人就业。

医疗保障愈发坚实。“以前看病跑县城,现在村卫生室‘云上门诊’连专家!”源口瑶族乡七工岭村李大爷感慨。五年来,江永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乡村两级就诊率从2018年的30%升至76.21%。期间,江永率先在全省建立“一站式全流程就医服务中心”,打造5公里半径健康管理服务圈;推行“一村三医”包村模式,实现村级“云上门诊”全覆盖;开通3条就医专线,解决偏远山区就医难题;设立3个乡镇急救分站,配备11台急救车,构建“10-30分钟”急救圈;完成9个乡镇11所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成村卫生室96所,标准化率、公有化率均达100%。

人居环境愈发宜居。在乡村,通过“三自三拆四小园”模式,共拆除违建1400平方米,打造“邻菜园”420余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所有行政村“一约四制”落实率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正常使用率90.8%,获评省、市、县级美丽乡村35个。桃川镇邑口村帮扶工作入选湖南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兰溪瑶族乡被列为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在县城,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4.9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99.7%。该县空气质量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保障底线愈发牢固。全县推进农村适老化改造,建设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超百个,打造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现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残疾人补贴逐年提标,应保尽保,“弱有所扶”更加充分。“平安江永”建设深入推进,连续多年无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获评永州市零风险密度县区,综治民调上升到全省8名,持续保持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平安县等称号。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交汇点,江永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聚焦工业转型、农业升级、文旅融合、民生保障,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添力。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